文档介绍:ICS
A 47
QX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XXXXX—XXXX
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limatic f地形、大型水体、绿地、林地、公园、主要河流、工业区、大型住宅区等,与国土空间规划管理部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单位、发改、生态环境、农林、气象等相关部门座谈,确定收集资料的范围和重点。
资料收集
气象资料
QX/T XXXXX—XXXX
2
a)论证区域所有国家气象站至少最近30年气候资料和气象灾害资料;
b)论证区域若地形较为复杂,或者论证区域没有国家气象站时,需使用区域气象站建站以来资料,或开展现场观测,观测时间不少于1年;
c)作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的大气再分析资料;
d)开展未来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所需的区域气候模拟资料。
国土空间规划资料
a)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资料;
b)覆盖论证区域的至少1:5万的地理信息数据;
c)与国土空间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有关的其他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卫星遥感、生态环境、产业发展、重大发展规划及未来人口和社会经济预估资料等。
资料处理
气象资料
应按照QX/T 118-2010的要求对气象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并将收集到的气象资料处理成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所需的格式。
国土空间规划资料
对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和地形等资料应处理成矢量数据,如果图形定位不准,应至少选择20个以上控制点进行几何位置校正,并通过投影和裁剪等功能,处理成与论证范围一致、基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栅格数据。
论证内容与技术方法
城市空间规划气候可行性论证
城市热岛
反映评估区城市热岛分布特征,比较不同空间的热岛强弱程度。由于城镇建设改变了下垫面的自然属性,加之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热源,使得城市近地面的空气温度明显高于周边郊区温度,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强度()为同一时间城市与附近郊区气温或地表温度的差值,见式(1),差值越大表明城市热岛强度越强、热岛效应越明显。热岛强度等级划分参见GB/T 37529-2019和QX/T 437-2018。
(1)
式中:
——城市热岛强度,单位为摄氏度(℃);
——城区气温或地表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郊区气温或地表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QX/T XXXXX—XXXX
3
城市通风潜力
由自然地表和建筑覆盖确定的地表潜在空气流通能力评估。基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高分辨率遥感资料,获取评估区城市形态参数进而评估地表通风潜力分布状况。通风潜力等级由天空开阔度和粗糙度长度共同确定(表1),计算方法参见GB/T 37529-2019和QX/T 437-2018。不同类型城镇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时,通风潜力的分级标准可适当调整。
表1 通风潜力等级划分表
通风潜力等级
通风潜力含义
粗糙度长度(Z0)
m
天空开阔度(F)
1级
无或很低
Z0>
—
2级
较低
<Z0≤
F<
3级
一般
<Z0≤
F≥
4级
较高
Z0≤
F<
5级
高
Z0≤
F≥
城市最大降雨强度
最大降雨强度(Imax)是指某一历时的降雨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降落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降雨量表示,反映研究区某次降雨的集中程度。
(2)
式中:
Imax——最大降雨强度,单位为毫米每分钟(mm/min);
Rmax——最大降雨量,单位为毫米(mm);
T ——最大降雨量的时间长度,单位为分钟(min)。
城市弱风
利用历史气候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针对研究区的静风()频率、软轻风(~)频率、小风区(风速小于或等于1m/s的区域)面积等城市风况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软轻风频率的统计方法可参考QX/T 437-2018,小风区面积评估方法可参考GB/T 37529-2019。
城市大气扩散
选择被行业或同行专家评议认可的大气扩散模型,结合城市污染源、地形及下垫面等信息,模拟典型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扩散。
区域污染模拟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通过输入污染源排放清单,设置不同排放情景,、PM10、SO2、NO2等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污染源扩散模拟
利用大气污染源扩散模型,通过输入评估区地形以及主要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