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84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doc

上传人:啊的生娃娃D 2017/6/8 文件大小: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研究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176X ( 2014 ) 06-0132-08 一、导言目的地形象影响旅游者的很多行为, 包括选择去哪个目的地旅游、现场体验后如何对目的地进行评价以及今后故地重游的意向等( Chen & Tsai , 2007 ) [1] 。目的地形象还是吸引旅游者的关键因素, 当旅游者面对多个可供选择的目的地时, 目的地的形象越突出、越具有区别度,它被选择的可能性也越大( Beerli & Martin , 2004 ; Echtner & Ritchie , 1991 ) [2, 3] 。目的地形象是一项无形资产, 它可以让目的地在吸引客源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因此, 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目的地形象对旅游目的地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部分学者考察了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 希望找准构建有利的目的地形象的着力点。文献回顾表明, 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刺激因素和个体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信息来源、旅行经历等, 后者包括旅游动机、人口学特征等( Baloglu & McCleary , 1999 ) [4] 。一些学者(如 Beerli & Martin , 2004 ; 王纯阳和黄福才, 2010 ) [2, 5] 基于该分类方法, 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其中部分因素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然而综观现有的研究成果, 相关研究仍然存在以下 3 方面的不足: 第一, 对旅游 2 动机的影响作用重视不足。基于目的地形象的影响因素,实证考察信息来源、旅行经历、社会人口学特征影响作用的研究成果已较丰富, 但考察旅游动机影响作用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第二, 对具体旅游动机的影响作用的研究罕见。虽然有少数研究实证了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 如程圩和隋丽娜( 2007 ) [6] 、王纯阳和屈海林( 2013 ) [7] 的研究,但他们都是将旅游动机作为整体潜在变量引入研究模型, 没有考察具体的旅游动机的影响作用。这样不利于明确具体的旅游动机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 第三, 没有考虑目的地形象的全部维度。目的地形象是包括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的多维度潜在变量( Lin et al., 2007 ; Wang & Hsu , 2010 ) [8, 9] 。虽然一些研究认为旅游动机是目的地形象的前因变量, 但这些研究仅考虑了目的地形象的部分维度, 结果降低了研究发现的信度和效度( Um et al., 2006 ; Li et al., 2010 ) [10 , 11] 。针对现有研究的上述不足,本研究将具体的旅游动机、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总体形象同时引入研究模型, 实证考察旅游动机对目的地形象的影响, 以期明确目的地形象 3 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具体的旅游动机与目的地形象 3 个维度之间的关系,从旅游动机的角度为目的地建立和维护有利的目的地形象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一、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一) 目的地形象内涵及维度学术界对目的地形象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在早期 3 的研究中,目的地形象的大部分定义只强调它的认知成分, 认为目的地形象是人们对目的地的系列信念、想法和印象。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 学者们赋予目的地形象的内涵更加丰富,更注重形象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Bigne 等[1] 认为, 目的地形象除包括认知成分以外还包括情感成分, 是人们对特定目的地的所有认识、印象和情感表达。 Marti n和 Bosque[2] 认为目的地形象是由理性和感性解释组成的多维度潜在变量, 它包括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其中, 认知形象是指人们对目的地属性或特征的认知和信念, 情感形象是指人们对目的地的情感[3] 。近年来, 总体形象作为目的地形象的第三个维度逐渐为学者们所接受。总体形象是指人们对目的地的正面或负面的整体评价, 它虽然源于对目的地的认知评价和情感评价, 但不是二者简单相加的结果, 而是大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之和[4] 。 Ahmed[5] 认为, 分开测量目的地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以及总体形象, 有助于形成更有效的定位策略。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总体形象之间存在层级性关联。认知形象是情感形象形成的基础, 情感反应是认知反应的结果, 认知形象与情感形象有机整合形成目的地的总体形象[4] 。在旅游研究文献中, Li等[6] 的实证研究发现, 认知形象对情感形象有显著直接正向影响。 Stern 和 Krakover[7] 研究表明,认知形象对总体形象存在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并且通过情感形象间接作用于总体形象。 Wan g 4 和 Hsu[8] 指出, 情感形象在认知形象与总体形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情感形象对总体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综合上述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