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瓷砖贴面外墙渗漏的成因及对策
长期以来外墙瓷面以其质地密实、颜色鲜艳,丰富多变、表面光亮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并且随着时的推移和气候的变化,不褪色、耐老化、易清洗。
但瓷砖贴面外墙长期以来却存在着外渗漏的质量通病,不仅造成室内装瓷砖贴面外墙渗漏的成因及对策
长期以来外墙瓷面以其质地密实、颜色鲜艳,丰富多变、表面光亮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并且随着时的推移和气候的变化,不褪色、耐老化、易清洗。
但瓷砖贴面外墙长期以来却存在着外渗漏的质量通病,不仅造成室内装饰的变色发霉,而且严重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让施工人员头痛不已,往往面对用户投诉束手无策。
根据我多年在施工一线的经验总结,认为瓷砖贴面外墙渗漏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主体结构施工时一次铺灰距离过长造成砂浆失水,和易性差,不易挤揉产生空缝,墙面清理时用干灰填塞,形成外满中空的砌体丁头缝。
构造柱预留马牙槎时在五进五出的马牙槎上部形成向下的90º度暗角。在浇筑混凝土时,在此处往往浇水不足;又因为构造柱为小构件,浇筑时所需混凝土用量少,而且需多次装填混凝土,浇筑时间长,容易引起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因此容易在此处造成局部混凝土不密实,形成渗水通道。
支设圈梁、构造柱预留的拉结洞和外墙架眼洞堵塞随意不科学。用砖填塞时上部砖缝内的砂浆不易填塞,形成外满里空的砖缝。用混凝土填塞时,往往为减少多次上下外架的麻烦一次填塞,但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这样也容易形成空隙。
剪力墙支模时固定和对拉模板用的对拉螺杆形成的螺栓孔,内有PVC套管,很不容易取出,孔洞过小,不易填塞,往往不经处理,靠外墙打时抹灰封堵,这样往往形成外封里空的空洞,同时洞内的PVC套管的热胀冷缩会造成管壁与剪力墙混凝土这间的缝隙。
外墙抹底层砂浆时未认真清理基层和浇水湿润,混凝土面未进行界面处理;另外在打底刮糙时为了多出活,往往不分厚薄一次成活,且未能认真用木抹子进行搓揉和抹压,用刮尺刮平就算完事。这样就形成抹灰层空鼓开裂。
现行外墙面贴砖,砖缝大多采用3~5mm的砖缝,造成工人不易操作。贴砖时砖后摊灰过多时,多余砂浆不易挤出,难以达到平整要求。大多数工人贴砖时采取砖后少摊灰,这时砖面容易压平,易操作,这样就会造成瓷砖的四周和四个角无砂浆。嵌缝时,由于砖缝过密,嵌缝砂浆不易挤入砖缝,就在瓷砖四周和四角形成无砂浆的空洞。而嵌缝砂浆强度低,操作不认真,会在砖缝处留下很多毛细孔和小洞。下雨时如有雨水从砖缝渗入就形成了储水的水囊,而瓷砖质地密实,水囊中的水不易渗出,只有向室内渗透了。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在所施工的工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实际实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完善质量检查责任制度,并严格落实,确保质量检查不走过场。要求班组长在施工中跟班检查,质量员跟班抽查,当天成活的砌体在下班时进行全面检查,并由班组长和质量员用铁丝捅缝检查,确保没外满里空的假丁头缝。
主体砌筑施工时,砌筑构造柱马牙槎挑出的第一层砖时将挑出的砖端部头制作成45º度,消除向下的90º度暗角。浇筑时应充分浇水湿润,合理组织劳动力,多处同时浇筑,使混凝土运输至浇筑点时随到随用,缩短混凝土出机后的运输和滞留时间,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
外墙预留砖洞和架眼洞封堵时指派专人采用掺入适量的混凝土膨胀剂的干硬性混凝土分三次封堵,每次封堵时均从外向里填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