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孔隙比.doc

格式:doc   大小:6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隙比.doc

上传人:yjjg0025 2017/6/10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隙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隙比: )1( 00 0eH see 有效应力原理:土体是有土的颗粒骨架和颗粒骨架间的空隙构成的,在外加应力的作用下, 土体会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应力, 一种是通过土颗粒骨架传递的应力, 另一种是作用在土孔隙上并由其中的气体和孔隙水所承受的孔隙应力。土中任意点的孔隙压力对各个方向的作用是相等的, 因此它只能使土粒产生压缩, 并促使孔隙水沿土体的空隙发生渗流, 而不能使土颗粒产生位移, 使土体发生体积变化和压缩变形。由颗粒承受的折算到单位土体截面面积上的那一部分应力称为有效应力。饱和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 有效应力同步增长, 体积压缩不断发生的过程称为饱和土体的排水固结过程。由此可定义一点的固结度为: )(1 )()()( tututtU C和被称为抗剪强度指标或抗剪强度参数。土的抗剪强度应表示为剪切破坏面上法向有效应力的函数。抗剪公式为:  tan  f 对于无粘性土,其极限平衡条件可简化为:)2 45 ( tan 231或)2 45 ( tan 213对应于直接剪切试验的快剪、固结快剪和慢剪试验, 三轴压缩试验按剪切前的固结程度和剪切时的排水条件, 可以分为一下三种试验方式:(1) 不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试样在施加周围压力和随后施加竖向压力直至剪切破坏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土中水排出, 实验自始至终关闭排水阀门。(2) 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 在施加周围压力的过程中, 打开排水阀门, 允许土样排水固接, 待土样的排水固结完成后再关闭排水阀门, 施加竖向压力, 直至试样在不排水条件下发生剪切破坏。(3) 固结排水剪切试验: 试样在施加周围压力时允许土样排水固结, 待土样固结稳定后,再在排水条件下缓慢施加竖向压力,直至试件剪切破坏。当无粘性土的坡角与土的内摩擦角相等时,作用于土坡坡面上任意质点的抗滑力等于滑动力, 即土坡处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无粘性土坡稳定的极限坡脚等于土的内摩擦角, 并称其为无粘性土坡的自然休止角。土压力的定义: 挡土墙后的填土因自身重力或外荷载作用在墙背上产生的侧向压力称为土压力。朗肯土压力理论: 朗肯研究了竖向在自重应力下, 半无限土体内各点应力从弹性平衡状态发展为极限平衡状态的应力条件, 假定挡土墙直立, 光滑无摩擦,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挡土墙土压力的理论。无粘性土主动土压力沿墙高为直线分布, 即与深度成正比, 若取单位墙长计算, 泽主动土压力 Ea 为: a aKH HE 2222 1)2 45 ( tan 2 1 Ea 通过三角形的形心,作用在距墙底 H/3 处。地基的破坏形式有三种: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整体剪切破坏: 在荷载试验的 p-s 曲线中有较明显的拐点, 随着荷载增加, 剪切破坏区不断增大, 最终在地基中形成一贯通地面的连续滑动面, 基础急剧下沉或向一侧倾斜, 与此同时基础四周地面隆起。局部剪切破坏: p-s 曲线从一开始就呈非线性变化, 荷载下土体的剪切破坏也是从基础边缘开始, 随着 p 增加, 极限平衡区相应扩大, 加荷终了时, 极限平衡区发展到基底下一定范围内,但尚未形成贯通至地面的连续破裂面。地基破坏时,荷载板两侧地面只是略微隆起,但变形速率增大, 总变形量很大局部剪切破坏是渐进的, 即破坏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