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总结评价。 2013 年5 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专家组制定了阶段性总结评价办法。此后各高校认真进行自评,专家组对各高校自评报告进行了通讯评议。 9 月,召开了总结评价交流会,专家组对各计划参与高校提出了评价意见,并对计划实施总体工作提出了建议。 12 月,教育部组织召开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座谈会,将专家组阶段性总结评价意见转发给各试点高校,指导各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计划实施工作。会后,教育部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取得阶段性进展为主题向中央领导做了汇报,刘延东副总理批示, “这项工作很有意义,要加强宣传。”二、计划参与高校的改革进展“拔尖计划”参与高校立足各校实际,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大胆改革、先试先行,在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1. 建立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区。试点高校在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以“领跑者”的理念建立改革试验区。第一类是组建专门学院,如清华学堂、元培学院、致远学院、匡亚明学院等。第二类是设立专门试验班,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华罗庚数学班、严济慈物理班等,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理科试验班, 四川大学成立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班。第三类以普通班为依托,对拔尖学生辅以专门的指导,以满足其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俗称“散养式”培养,如复旦大学等。各高校都努力处理好参与计划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参与计划的学生不成为一个特殊符号,并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实行教授治学制度。高校聘请国际知名教授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全面负责学生的培养和项目管理。比如, 清华大学聘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智等人担任各班首席教授;南京大学的“导师委员会”负责组织“拔尖计划”教学改革与教学工作的研究与实施等;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校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委员,确定学堂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选聘等事项。 3. 大批著名教授深度参与计划实施。高校配备最优秀的师资队伍, 聘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国内外知名教授,为学生授课,担任导师,组织学生研讨交流。其中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以及专家学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清华大学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等世界级科学家等,北京大学有陈佳洱、田刚等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有蔡申瓯、何小刚、季向东等“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有冯守华院士、宋天佑、李勇、滕利荣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得主。 4. 实施多元化的学生选拔方式。“选才”与“鉴才”相结合,遴选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在选拔标准上注重多方面考察,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志向、学科潜力、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看待“偏才”“怪才”。在选拔方式上采取多途径遴选,通过自主招生、二次选拔、与高中衔接等渠道选拔,避免应试,注重平常考察。在选拔过程中实行多阶段动态进出,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慎重分流,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减少功利、重在长远。一批著名教授亲自选拔学生,如清华大学邀请国内外教授共同组成专家组面试学生,姚期智教授亲自参与面试,着重考察学生的科学基础、科学志向、科学素质等。 5. 实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