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6/12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总结评价。 2013 年5 月,教育部高教司组织专家组制定了阶段性总结评价办法。此后各高校认真进行自评,专家组对各高校自评报告进行了通讯评议。 9 月,召开了总结评价交流会,专家组对各计划参与高校提出了评价意见,并对计划实施总体工作提出了建议。 12 月,教育部组织召开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座谈会,将专家组阶段性总结评价意见转发给各试点高校,指导各校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计划实施工作。会后,教育部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取得阶段性进展为主题向中央领导做了汇报,刘延东副总理批示, “这项工作很有意义,要加强宣传。”二、计划参与高校的改革进展“拔尖计划”参与高校立足各校实际,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大胆改革、先试先行,在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1. 建立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区。试点高校在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以“领跑者”的理念建立改革试验区。第一类是组建专门学院,如清华学堂、元培学院、致远学院、匡亚明学院等。第二类是设立专门试验班,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了华罗庚数学班、严济慈物理班等,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理科试验班, 四川大学成立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班。第三类以普通班为依托,对拔尖学生辅以专门的指导,以满足其进一步学****的需求, 俗称“散养式”培养,如复旦大学等。各高校都努力处理好参与计划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参与计划的学生不成为一个特殊符号,并能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 实行教授治学制度。高校聘请国际知名教授组成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学生培养方案,全面负责学生的培养和项目管理。比如, 清华大学聘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智等人担任各班首席教授;南京大学的“导师委员会”负责组织“拔尖计划”教学改革与教学工作的研究与实施等;山东大学“泰山学堂”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由校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委员,确定学堂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选聘等事项。 3. 大批著名教授深度参与计划实施。高校配备最优秀的师资队伍, 聘请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国内外知名教授,为学生授课,担任导师,组织学生研讨交流。其中两院院士、“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长江学者”以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专家学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清华大学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等世界级科学家等,北京大学有陈佳洱、田刚等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有蔡申瓯、何小刚、季向东等“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吉林大学有冯守华院士、宋天佑、李勇、滕利荣等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得主。 4. 实施多元化的学生选拔方式。“选才”与“鉴才”相结合,遴选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在选拔标准上注重多方面考察,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志向、学科潜力、综合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科学地看待“偏才”“怪才”。在选拔方式上采取多途径遴选,通过自主招生、二次选拔、与高中衔接等渠道选拔,避免应试,注重平常考察。在选拔过程中实行多阶段动态进出,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慎重分流,遵循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减少功利、重在长远。一批著名教授亲自选拔学生,如清华大学邀请国内外教授共同组成专家组面试学生,姚期智教授亲自参与面试,着重考察学生的科学基础、科学志向、科学素质等。 5. 实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