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政治:中央机构的三省六部制开场形成,〔注:三省制雏形出现于时期,六部制雏形出现于北周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官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留氏、桓氏、庾氏〕。
〔2〕经济:农业上出现翻车,北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耕耙耱技术,手工业方面创造了灌钢法,北朝烧出了成熟的白瓷。商业上出现了草市——但因为战乱,北方的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3) 文化:佛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贾思勰编纂"齐民要术",文人画开场出现——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等。
总结: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乱,民族融合进一步开展,同时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如竹林七贤等〕推动力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开展。
〔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
(1) 政治: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唐玄宗设立节度使爆发安史之乱,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2) 经济: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开展;曲辕犁和筒车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纺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商业繁荣,柜坊和飞钱问世〔最早的银行〕,坊市分开,官府直接收理市场贸易,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瓷器开场大量出口。
(3) 文化: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思想上佛道教盛行,三教合一。创造了雕版印刷术,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文学上唐诗繁荣,白杜甫等是出色代表。艺术上绘画进入繁盛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书法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旭、怀素等。
总结: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进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公元960年至公元1368年)
〔1〕 政治上: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开展和完善。宋朝中央设立"二府〞、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削弱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派文臣出任知州,设立通判,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中央中书省代替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
. 优选-
〔2〕 经济:
A、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开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开展。
D、商品经济活泼,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开展的空前水平。
(3) 文化:
A、学技术开展出现顶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创造与外传。
B、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开展,主理是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格物致知〞同一时代还有陆九渊的心学,主"心即理〞,求理的方法是"创造本心〞,南宋中后期成为官方哲学〔宋理宗时〕。
C、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D、随着商品经济的开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总结: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开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停滞——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
1. 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开展,明朝废除丞相、设立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
①坚决同分裂叛乱势力作斗争,正确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②坚决还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③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开展。
2. 经济:
(1)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兴旺的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开展。
(2)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场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
(3)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