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参照].doc

格式:doc   大小:103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参照].doc

上传人:pppccc8 2022/7/11 文件大小:10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参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理办法
dministrative Proceduresd
据,行业税负的监控 数据,各类评估指标的预警值;
本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产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外 部交换信息,以及与纳税人申报纳税相关的其他信息。
第十五条纳税评估可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 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主要有:
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 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 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 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钩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 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 常变化;
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 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 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 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 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第十六条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审核分析时,要包 括以下重点内容:
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 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 真实、完整;
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 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 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 定,申请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年度的确定是否符 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
与上期和同期申报纳税情况有无较大差异;
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认为应进行审核分析的其他内容。
第十七条 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 及未达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 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理性 和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
第五章评估结果处理
第十八条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 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 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 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 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 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 实。
第十九条 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需要提请纳税人进行陈 述说明、补充提供举证资料等问题,应由主管税务机关约谈 纳税人。
税务约谈要经所在税源管理部门批准并事先发出《税务约 谈通知书》,提前通知纳税人。
税务约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因评估工作需 要,必须约谈企业其他相关人员的,应经税源管理部门批准 并通过企业财务部门进行安排。
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时接受税务约谈的,可向税务机 关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延期进行。
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执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进行税务约谈。 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税务约谈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交 纳税人委托代理合法证明。
第二十条对评估分析和税务约谈中发现的必须到生产 经营现场了解情况、审核账目凭证的,应经所在税源管理部 门批准,由税收管理员进行实地调查核实。对调查核实的情 况,要作认真记录。需要处理处罚的,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权 限和程序执行。
第二十一条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 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 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对税源管理部门移交稽查部门处理的案件,税务稽查部门 要将处理结果定期向税源管理部门反馈。
发现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 不按照独立企业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需要调查、 核实的,应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或有关部 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作出评估 分析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并将评估工作 内容、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 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
第六章评估工作管理
第二十三条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所 辖税源的规模、管户的数量等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纳税 评估的工作能力,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工 作量,对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