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红楼梦读书报告 3000 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红楼一书,是一曲“怀金悼玉”的爱情悲歌,是一曲“千红一哭”的女子悲歌,更是一曲对贵族之家终将败落而唱的挽歌。红楼一梦,似南柯一梦;伊人已逝,该逝去的谁也阻挡不了。金陵十二钗终化作一抔黄土,渐行渐远,两个盛世家族也终究落下帷幕。正如纳兰性德在其《虞美人》中感叹道: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斜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人终将要如花般枯萎逝去,而随着贾家的败落,大观园内的女孩儿都陷于污淖、沟渠之中,谁都没有好命运,谁也挣扎不过岁月,逝的逝,出家的出家?? 著名作家宗璞说: “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一书读下来,不仅会被它里面鲜明的人物所吸引,也会深深沉醉于它诗化的语句。就拿黛玉的葬花吟来说,丰富奇特的想象,暗淡凄清的画面,浓烈忧伤的情调,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着,委婉地控诉着那些摧残花的人们,也暗示了黛玉与宝玉的曲折情路。又如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时,各大才女们的菊花诗精彩纷呈,各有特色。黛玉“魁夺菊花诗”中,黛玉的三首诗,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园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蛰病可相思”;“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外人读来是美好的,是狂放的,是清高的,可黛玉的心谁又能懂,满是痛苦与凄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曹雪芹在红楼中的每一处诗句可能都是巧妙的伏笔,都暗示着主人公不同的心境与思考。《红楼梦》前 80 回由曹雪芹所着的,而后 40 回无名氏续的。由此可见,《红楼梦》后四十回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在内容上,曹雪芹在开篇之时,谈了很多相关著作的原因,其中也有写到,要阐述的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场面,但八十回后的叙写里,很多相关于官场上的勾心斗角都出来了,特别是贾政升任时,在任上发生的一些事,居然是细说详述,这在前八十回中,是很难看到的。通常都是一笔带过,交代有这么一回事发生就是了,而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是因为此事牵引出薛蟠与香菱等一干人物才具体叙写的。而且《红楼梦》所有的事都与贾宝玉挂上钩,但后四十回基本上脱离了这一正轨,使得内容上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而在情节的安排上,也有一些令人不大满意的,如史太君应是在林黛玉死前归天,但后四十回是安排在黛玉之后。其中,《红楼梦》的主题是“怀金悼玉”,即是说,薛宝钗与林黛玉应该都是以悲剧结局,而且在前八十回中,薛宝钗可以说是林黛玉最亲故的人,但是在后四十回中, 是安排林黛玉在薛宝钗嫁与贾宝玉时死去,薛宝钗对于林黛玉的死,作者没有写到,且“悲金悼玉”最终只是“悼玉”,却没有“悲金”,也许有人认为她虽然嫁给了贾宝玉,但贾宝玉却始终念念不忘的是世外仙姝寂寞林,想的是“木石前盟”,而不是“金玉良缘”,这也是让人应该悲伤的所在。《红楼梦》一书写了许多悲剧:人生的悲剧、家族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悲剧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曹雪芹通过一些看起来平凡无华、不带修饰的日常生活描写,揭示出其中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境。仔细看全文,会发现一些不成文或者无史实记载的社会习俗,生动具体地描绘在一大家子的生活中。《红楼梦》的故事中有两个世界,一个女性为主的世界,一个男性为主的世界;一个被统治者的世界,一个统治者的世界,各种利益、各种矛盾在这两个世界里上演。运用对比在人物刻画上,同一件事不同身份人物的做法,同一个人物处理不同事务的做法;每个人的形象逼真、立体,尤其是在描写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不同时,两者个性迥异,从侧面体现出两者实力之悬殊。这部作品还歌颂了贵族之间的叛逆者,赞扬了违背封建礼教制度的爱情,深刻全面地揭示了一幕幕悲剧产生的根源。篇六:红楼梦读书报告《红楼梦》读书报告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清代著名满族文学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全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主线,以贵族大家庭贾府的盛衰变化为副线,对封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