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舞蹈审美与舞蹈艺术论文
一、舞蹈的审美价值
(一)继承与弘扬历史文化
舞蹈不仅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是表现人类思想感情最有效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的传承载体。虽然社会历史在不断进步发展,舞蹈也顺应了发展的潮流,有了发展和创新,但舞蹈灯光和音乐节奏的变化中,“观音”的千手伸出、抖动,将千手变化过程展现在观众面前,惟妙惟肖,令人沉醉。这种崭新的舞蹈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韵律美、动作美和情感美,被祖国广大人民所接受,并获得了一直好评。此外,此舞蹈全部运用了聋哑人,在无声的世界里,她们用自己对音乐的独特鉴解、以自己的形式演绎着最美的舞蹈。她们不仅感动了自己,更感动了所有人,提升了自我的精神境界。此外,在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积攒着很大压力,人们需要一些出口来宣泄这些压力,而舞蹈审美就是宣泄口之一。可以说任何民间舞蹈从根本上来说从始自终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劲爆、激烈的现代霹雳舞,热烈的彝族跳脚舞等都有利于满足现代人们生活中的精神需求,迎合了现代舞蹈审美的需求。
(三)促进舞蹈艺术自身发展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人们的舞蹈审美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通过在舞蹈欣赏中不断积累审美体验,从其他艺术门类中吸取经验,得到提升。“艺术洗尽世俗生活蒙在灵魂上的烟尘”,通过舞蹈审美,大大地提升了受众审美能力的提高,个人的艺术积淀也不断丰富,提升了舞蹈审美兴趣,对大众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不小的做用,反过来审美能力的提高对舞蹈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促进了舞蹈艺术的长远发展。例如:将经典与创新完美结合的爱尔兰重建家园之舞―《大河之舞》,就是在舞蹈创作者在大众对爱尔兰传统风格的标准踢踏舞步已有足够审美之后的一次创新。相比传统踢踏舞而言,《大河之舞》不仅将爱尔兰舞、踢踏舞、俄罗斯民间舞蹈等多种舞蹈形式相融合,还加入了管弦等新舞蹈音乐元素,组合了多种不同艺术表演形式,如合唱、舞台布景、灯光设计等。《大河之舞》那充满梦幻的海蓝色灯光,轻快与奔放并存的舞蹈音乐,充满青春与性感的舞姿,充分展现了爱尔兰人民历经磨难后,重建家园的可歌可泣的历史和民族精神。这一切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爱尔兰踢踏舞的热爱,以及踢踏舞艺术的创新发展与生命的延续。将视线转回国内舞蹈,南京军区歌舞团1986年的作品《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双人舞),是在观众对我国现代舞蹈审美达到一定高度后,对现代舞的一大突破。将民族传统艺术虚拟写意手法与现代舞的编舞技法充分融合,在舞蹈中把革命英雄主义和当代意识完美地结合起来,深入地挖掘了中国军人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整个舞蹈力量与意向美令观众如痴如醉,回味无穷,充分运用舞蹈肢体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令人耳目一新,为之后军事题材舞蹈创作的发展开创了宽广的广阔空间。
(四)推动社会经济进步舞蹈的审美
在认识、社交、消费、教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首先,舞蹈是一种国际流行的社交艺术形式,是一种用形象美的无声语言来反应现实生活的艺术,它能够帮助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其历史和民风民俗,认识社会,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具有明显的认识、社交功能。舞蹈《黄河》运用了交响式编舞手法,层层递进,虚实结合,有助于我们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苦难与英勇斗争,他们同仇敌忾,保卫家园,保卫黄河,不甘奴役,充分呈现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力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