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第23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

格式:doc   大小:191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23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

上传人:逍遥小书生 2022/7/11 文件大小:1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23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 页
第23讲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最新考纲
考纲解读
考法指南
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2019·湖北八校模拟)甲、乙两城市间的直线距离为590 km,连接甲、乙两城市的交通线路有三条。图a为甲、乙两城市三条交通线路沿线海拔随距离变化图,图b为影响交通运价的因素及关联图。据此完成4~6题。
4.线路M、N、P对应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可能的是(  )
A.公路、高铁、高速公路    B.公路、航空、河运
C.高铁、高速公路、省道 D.航空、高铁、村村通
5.线路M沿线海拔变化最小,距离最短。下列关于线路M所对应的运输方式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
A.运价最低 B.沿线多桥梁和隧道
C.沿线停靠站点最多 D.终点在乙城外32 km
6.结合图b中的四图,下列说法符合Ⅰ、Ⅱ、Ⅲ、Ⅳ特点的是(  )
A.看Ⅰ图,运距、重量和运输方式相同,棉花的运价大于铁锭
B.看Ⅱ图,线路P上的运价大于线路M
C.看Ⅲ图,重量相同的活鱼和杏仁运价相等
D.看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单位重量运费小于铁锭
解析:第4题,线路M长度为622 km,海拔基本没有变化;线路N长度为651 km,海拔变化很小;即线路M、N具有距离近、线路平直的特点,说明级别较高,而且沿线海拔较低不可能是航空,有可能是高铁、高速公路。线路P长度为899 km,距离较长且沿线海拔变化大,有可能是省道。第5题,首先依据上题确定线路M为高铁。高铁的速度较快,
第 4 页
为了保证安全性,高铁线路一般较为平直,桥梁、隧道较多。第6题,据Ⅰ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棉花的密度小于铁锭,故运费贵。据Ⅱ图,运距越长,运价越高,但P为省道运费低,M为高铁运费高。据Ⅲ图,活鱼在水中才可以存活,故运费更贵。据Ⅳ图,其他条件相同,黄金价格高,运费高于铁锭。
答案:  
 交通运输布局[学生用书P154]
1.交通运输网
(1)构成要素
(2)
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1)经济因素——决定性因素。
(2)社会因素——主要因素。
(3)技术因素——保障性因素。
(4)自然因素——限制性因素。
3.典型案例:南昆铁路的建设。
(1)影响因素: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重要意义:带动、繁荣沿线地区的经济,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水运航线区位条件
(1)社会经济因素:①人口、城市分布;②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市场需求量。
(2)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原地形,河流水量平缓利于通航;②气候条件:气温决定有无结冰期;降水多少与季节变化决定河流流量大小和变化。 
[自我检测]
读某区域交通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包括的主要交通运输线有 。
(2)为了加强甲城与乙村的联系,拟建一条公路,图中四条规划线路中最合理的是哪条?理由是什么?
(3)甲城市计划修建一小型港口,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合理的是 处。
答案:(1)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
(2)c线。c线路与等高线走向大体一致。 (3)②
考向一 交通运输网中线布局的区位条件分析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区位因素分析
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
第 5 页
宏观决策
社会经济(运输需求)
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等
决定性因素
自然因素(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等)
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影响选线
科技
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制约
保障因素
续 表
微观选线
铁路、高速公路
线路平直
共同原则: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不必要的干扰
地方性公路
尽量多连接一些居民点
管道
利用现有管道,充分考虑沿线油气供应地和消费市场,尽量避开山脉、河流

(1)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如京沪高铁的许多路段采用“以桥代路”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弯曲线路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