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认识孩子的新耳朵“人工耳蜗”.doc

格式:doc   大小:8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识孩子的新耳朵“人工耳蜗”.doc

上传人:apaihuai109 2017/6/16 文件大小: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识孩子的新耳朵“人工耳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认识孩子的新耳朵——人工耳蜗作者: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邮编: 450016 摘要: 近年来人工耳蜗( cochlear implant .CI )的应用取得了明显进步,特别是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等高新技术的出现, 已从临床试用阶段发展成为治疗重度和极重度耳聋的常规方法。人工耳蜗可以为患者提供很好的听觉条件, 是改善听力, 促进语言发育, 提高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听说参与能力, 进而回归主流社会的主要手段。本文通过对人工耳蜗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组成及工作原理、适应症选择、影响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因素、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优势以及日常的维护与保养等方面的简单介绍, 提高人们对人工耳蜗知识的了解。关键词: 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植入 1 引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 2003 年统计资料) ,全世界有 亿人患有中度或重度听力损失,其中三分之二在发展中国家。根据 2006 年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报告,中国现有听力残疾 2004 万人, 占残疾人总数的 ﹪。对有残余听力的患者可以配戴助听器来康复,但对极重度或全聋的患者,助听器不可能获得清晰的语音, 因而达不到语言康复的目的。人工耳蜗是目前帮助这类患者重获听觉的一种比较先进的办法。 2 人工耳蜗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人工耳蜗, 又称人造耳蜗、电子耳蜗。早在 18 世纪, 意大利的科学家 Volla 创先运用电流刺激听神经系统。从 19 世纪到 20 世纪, 美国和欧洲的学术界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Graeme Clark 教授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测试利用单电极进行多点刺激获得听觉效果。直到 1978 年 Clark 教授研制出了人工耳蜗植入体的原型并随后用于人体测试。澳大利亚人 Rod Saunde r 先生当初由于摩托车交通事故丧失了听力,自愿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实验, 成为第一例该项技术的受试者。我国对人工耳蜗的研究始于 1979 年, 1980 年开始临床应用。目前引入国内的有澳大利亚、奥地利、美国三大品牌。国产电子耳蜗研发和临床验证也在不断的探索中。目前, 全世界已有十万余名聋儿和***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并重回有声世界。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婴儿中最小的仅六个月。现在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症范围已经从极重度聋以上患者扩大到重度聋以上。人工耳蜗也由最初采用的单电极发展到现在利用多电极来传导声音, 从而能更好地帮助重度听力损失患者获得声音和语言。 3 人工耳蜗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听觉传导通路听力是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听觉器官主要由外耳、中耳、内耳三大部分组成。外耳起集音作用, 中耳起传音作用, 内耳起感音作用。外界声波进入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传递,由镫骨底推动卵圆窗膜, 引起耳蜗的内、外淋巴液振动。淋巴液的振动引起耳蜗基底膜与盖膜之间的滑动位移。这种物理变化转化为毛细胞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经听神经传到中枢,引起听觉。 听力障碍的类型郑州康园听力言语康复中心根据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障碍可分为轻度聋、中度聋、重度聋、极重度聋和全聋。根据听觉系统受损部位的不同,听力障碍又可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耳聋。如果耳蜗和听神经是正常的, 但是病变影响了声波的传导通路, 即声音不能有效地通过外耳、鼓膜和听骨链传导到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