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六章预混可燃气的火焰传播
Date
1
整理ppt
第一节火焰传播的概念
火焰传播:当预混合燃物被点燃后,在着火处形成一层薄的火焰面,这层高温火焰面以热传导的形式加热相邻的可燃物,使其温度升高,形成新的火焰面;这样火焰不断向传播速度可以写为:
右图是释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可见:
因此可以认为:
Date
12
整理ppt
第三节正常火焰传播速度的测定
由于预混火焰火焰分为移动火焰与驻定火焰两种,因此测定方法分为:移动火焰法包括圆管法、肥皂泡法、封闭球弹法等,驻定火焰法包括本生灯法、颗粒示踪法、平面火焰法、激光测速法等。
1、肥皂泡法:将预混可燃气体注入肥皂泡,中央点火,火焰前锋呈球形扩展。利用摄像机记录火焰移动轨迹,得到dr/dt。产物的等压膨胀引起气体运动进一步推动火焰前锋的移动,因此要加以修正。
夏尔丹“吹肥皂泡的少年”
肥皂泡
Date
13
整理ppt
2、密封球弹法:适用于测量火焰传播速度较高的可燃混合气。在钢质球弹内充气,中间点火,定容条件发生火焰传播。测定压力、压力变化律,照相拍摄火焰前锋传播速度dr/dt,最后扣除压力波的影响。
3、平面火焰法:喷嘴出口装整流网来均匀气流速度,通过调节可燃物速率使火焰呈平面状。此时火焰传播速度与气流速度恰好平衡,测量火焰面积与可燃物流量,计算得到火焰传播速度。适用于火焰传播速度比较低的可燃物。
Date
14
整理ppt
本生灯火焰
本生
本生与基尔霍夫被称为光谱分析的创始人。本生煤气灯火焰透明而不发光,便与光谱分析。本生灯至今仍有广泛应用。
本生灯时测定火焰传播速度最常用的方法。
Date
15
整理ppt
直管型出口本生灯管口火焰
特点:火焰前锋呈曲面锥体状,顶部为圆形,锥底外缘略有凸出。这是因为:1、锥顶处传热强烈,因此火焰传播速度更大,造成圆顶。当压力很低时,火焰前锋厚,圆顶更明显。2、管壁的冷却作用促使近壁处出现猝熄距离。3、管内压力略高于环境压力,造成火焰根部向外凸出。
由于出口流速呈现抛物状,本生火焰的传播速度并非处处相等,顶端轴心处由于温度较高、活性中心较多,火焰传播速度U最大,出口壁面处等于零,中间段基本相同。
a=1
Date
16
整理ppt
对于这种本生火焰,一般假设锥体高度为L,出口半径为r,任意在锥面上取微元面,则该微元在高度上的投影为dL,在径向投影为dr。因此:
上式就是锥体形状的微分方程,将上式积分就可以得到锥体高度,但是由于沿r方向的可燃物流速w与火焰传播速度U都是变化的,因此积分困难。所以用这种直管出口本生灯测定火焰传播速度比较困难。
并且照相得到的是反应区图像(发光区),接近外锥面,计算得到的火焰速度偏小。所以需要加入氧化镁等示踪粒子进行测量,比较复杂。
Date
17
整理ppt
缩口本生灯火焰
这种出口气流速度均匀(边界层除外),所以火焰前锋基本上呈现正锥体状。此时只要测量出口气流的平均速度w、锥顶夹角2a或者测量可燃物体积流量就可以值及计算得到火焰传播速度。
Date
18
整理ppt
5、颗粒示踪法测量火焰传播速度:在可燃混合气中掺入一种既能发光、有不参与化学反应的细小颗粒如氧化镁、硅油烟雾等,并连续加一频闪照射,然后照相,据此确定气流的流线谱。根据示踪粒子的间歇距离和频闪速度计算气流速度。(美国Lewis实验结果)
Date
19
整理ppt
第四节影响火焰传播速度的因素
1、燃料、氧化剂性质极其混合比例的影响:不同的燃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其火焰传播速度不同。
可燃混合物中燃料的摩尔浓度对于火焰传播速度影响较大。在燃料很贫惑者很富的可燃混合物中,火焰一般不能传播。亦即火焰传播存在浓度的稀县与浓限,上下限处火焰传播速度为零。
在化学当量比下,多数可燃混合物具有最大的火焰传播速度;以空气作为氧化剂时,最高火焰传播速度发生在化学当量比略大的一侧。因此此时活性中心浓度较大。
可燃物性质影响
Date
20
整理ppt
2、压力的影响:实验证明,压力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比较复杂。一般认为火焰传播速度与压力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因此,当反应级数小于2时,火焰传播速度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当反应级数等于2时,压力没有影响;当反应级数小于2时,压力降低,火焰传播速度也降低。
压力的影响
Date
21
整理ppt
可燃混合物浓度与压力影响火焰传播
973项目子课题“大空间着火蔓延机理”
Date
22
整理ppt
可燃物初始温度的影响
3、初始温度影响:初始温度提高,预热时间缩短,燃烧区反应温度提高,反应加快,因此火焰传播速度提高。
所以工程中利用预热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