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速冻食品冷链物流
绿色低碳,持续发展。推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降低冷链物流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扩大绿色节能技术应用范围。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平衡冷链物流发展与节能减排,运用绿色低碳观念助推冷链物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75%%,城镇人口的增多带动了生鲜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同2016年相比,我省城镇居民2020年肉类、水产品、蛋类、%、%、%、%%。
我省作为全国生物医药发源地之一,集聚众多生物医药健康企业。2020年,我省生物制品企业(含疫苗企业)。随着我省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疫苗、血清等医药冷藏品需求大幅提升,医药冷链产品储运规模逐步扩大。
。截至2020年,我省冷库总体容量为290万立方米,,冷藏车辆保有量为789辆。十三五期间建设产地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5000余座,新增冷藏保鲜能力47万余吨。现有农产品、水产品、畜禽肉类物流中心、批发中心、加工储运企业能够为我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设施与设备基础。
。截至2020年,我省冷链物流企业共有84家,年冷链配送量694万吨,主要以提供肉类、水产品、农产品、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为主,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辽源市四个地区的冷链物流企业数量较多,企业总资产在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有所增加,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开始从事小型产地预冷业务。全省共有9家生物制品企业(含疫苗企业)生产的产品使用冷链物流运输,省内现有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1家,经营范围立足于长春市,辐射东北三省。同时,电商的蓬勃发展让更多小微经营主体开始从事生鲜和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
。我省冷链物流已经步入了新发展阶段台逐步扩大,吉冷链追溯系统确保了我省部分进口冷藏冷冻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精准定位。部分企业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开始进行共同配送,推出中央厨房十食材冷链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购物APP十实体体验店云仓十直播平台等新型服务业态。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居民对生鲜食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生鲜食品安全认知程度不断增强,将冷链物流发展提升到新的层次。在全球化趋势下,跨境冷链物流快速发展,部分居民对境外的生鲜食品、乳制品等需求显著增长。同时,随着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加之新冠疫情的影响,也加大了居民对速食、速冻食品的需求。
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
(一)健全监管制度。
。结合省情,按照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细化我省配套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明确冷链物流的市场准入条件、技术标准、设施设备等方面要求,规范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完善冷链物流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监管制度,尤其在绿色节能、品质保障等方面要动态跟踪新的变化,及时制定、修订相关地方法规和标准。
。完善协同监管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规范性和透明度,着力解决好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分品类建立完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重点检查、专家审查等相结合的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农产品、食品入市查验溯源凭证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分类监管、重点监管、协同监管、精准监管的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对注册、处罚、消费维权等数据的分析利用,为政府决策、部门监管、企业经营提供服务。
(二)创新行业监管手段。
。鼓励行业协会建立行业性约束和惩戒机制,发挥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对失信企业依法依规实施奖惩。建立冷链物流企业信用记录,并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将企业信用信息通过“信用吉林”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吉林)依法向社会及时公开。
。探索建立行业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模式。鼓励生产及销售企业引入二维码信息查询系统,供消费者查询产品采用标准和流通环节储运温度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建立举报人奖励机制,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冷链物流监督,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GB3162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31605-2020)等冷链物流相关标准化、规范化文件要求,鼓励企业加强对食品冷链物流生产交换、运输配送、存储、销售、追溯召回、人员管理等方面的日常监管。建立冷链产品经常性检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