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数学手账
小学生学力生长“深度激活”路径
 
 
朱术磊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注重自我反思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自行觉醒能力及自由独创能力四个学力要素。以梳理型“愿学手账”、体验型“慧学手账” 、研学生在规划学习。
二、手中有思:体验型“慧学手账”的技能发展反思路径
在运用“数学手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做到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慧学者”。
(一)我问得对吗——从自我设疑走向“生生互思”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也有学生不会提问也不想提问。通过“慧学手账”这一体验型数学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步形成了相应的问题意识,并慢慢开始提出“好问题”。一位学生在“A4纸的魔力”项目学习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A4纸上剪出一个大洞,能让几个大人穿过去?学生先做了自我评析,在此基础上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生生互思”,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直接在这张纸上面剪出最大的洞的话,那肯定一个人都钻不过去,而边上也很容易断开。不管把这个洞剪成什么形状,人都穿不过去。该怎么办呢?他们决定去查资料。
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疑惑、思考等都是在自我评判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操作活动具有了“灵魂”,并不是為了操作而操作。
(二)我做得对吗——从自我评析走向“生生互解”
在实践中学生先进行“自我判断”,判断自己做得对不对,并与同学分享,通过多次实践、反思、分享,最终解决问题。如在上述“A4纸的魔力”项目学习中,学生在“数学手账”中这样描述:第一步,先把A4纸对折,并在折痕处每隔2厘米做好标记,在另一边也用同样的方法做好标记,两边的标记互相交叉;第二步,沿标记处剪开,但两边都不要剪到头;第三步,将折痕处剪开,两端保留,最后小心翼翼地将纸摊开。完成后,我竟然真的钻了过去!但两个人还是不行,我试着把2厘米的间隙剪成1厘米,两个大人也能钻进去了。
学生通过体验型“慧学手账”,将自己在学习中的反思体会与同学进行分享,使反思性学习从自我评判走向“生生互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逐步改进了探究策略,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我想得对吗——从自我研判走向“生生互评”
在实践成功后,学生再次进行反思:纸上的每一根线条都构成纸环周长的一部分。每多一条线,圆环就多出一段。因此,纸条数量越多,A4纸的周长就越大,形成的纸环就越大。剪的时候,两个相邻的距离越短,纸环就越大(如下图)。
通过体验型“慧学手账”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多样的评判中,对实践的过程及结果进行反思并与同学分享,在同学的评判中再次修正,从而完善自己的实践。
三、胸中有问:研究型“智学手账”的思维发展觉醒路径
数学学习要想走向深入,就得发展学生的数学基本思想,促使他们成为勤于学习的“智学者”。
(一)我的问题——从自我设疑走向“深思细问”
学生在对自己的数学学习结果及过程进行判断时,有的会认为很满意,而有的会认为自己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养成“深思细问”的学习品质。如一名六年级的学生在“自行车里的数学”手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今天我得到一辆新的自行车,我脑子里立马浮现出学过的圆的周长的知识。这辆自行车蹬一圈究竟能走多远呢?是车轮一圈的长度吗?它与什么相关联呢?
学生通过这样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