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用地转用的报批程序一、农用地转用概述《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的土地, 包括耕地、林地、园地、草地等;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 包括住宅、工矿仓储、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等; 未利用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建设占用土地, 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因此, 农用地转用, 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利用计划, 按照法律规定的审批权限, 将现状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行为, 是国家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具体实现形式。(二) 与农用地转用相关的的几个基本概念 1 .批次项目: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规划建设, 在农用地转用审批中由县、市人民政府统一汇总后按批次形式( 而不是按照建设项目用地)分批上报审批的农用地转用。 2 .单独选址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在农用地转用审批中按项目单独编制方案,单独上报的交通、能源、水利、军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 .一书四方案:是农用地转用申报中的核心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用地呈报书、农转用方案、征地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供地方案。具体根据项目涉及的审批事项选择编写。二、农用地转用的条件(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 2 .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 3 .保质足额补充所占耕地; 4 .符合国家的土地供应政策。(二)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建设项目, 确需占用农用地的,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明确预留的项目用地; 2 .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交通、能源、水利、军事等建设项目用地; 3 .供水、供电、排污等确实无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特殊建设项目用地。三、农用地转用的权限农用地转用必须依法办理审批手续。根据中央确定的土地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土地管理法》对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实行两级审批的制度, 即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将乡村企业、农业公共设施和农民宅基地等需新增建设用地, 且不涉及到征收的项目用地,可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审批。(一)国务院的审批权限: 1 .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国务院批准, 为实施该规划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4 .国家重点项目、军事设施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和国务院规定的其它建设项目; 5. 涉及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 15 条规定,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 需要占用基本农田的,涉及农用地或者土地征用的,必须经国务院批准。(二)省级人民政府的审批权限: 1 .除国务院审批权限以外的其它城市的市区建设项目; 2. 县级城市所在的城镇及其它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镇建设项目; (三)省级人民政府授权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审批权限省级人民政府授权设区、自治州人民政府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