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5卢沟桥烽火
第一篇:5卢沟桥烽火
5《卢沟桥烽火》
教材简析
本课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述敌我双方举动的关键词语,完成填空。
时间
敌军
我
军
1
9
3
8
7年7月7日深夜
第二天凌晨内
当天晚上
(2)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
(3)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链接新知。
1.复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课——《卢沟桥烽火》。
课题中的烽火指的是——战事。交战的双方是——日本侵略者和我国守军。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战事?指名简要复述课文。
2.导入: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再一次回到1937年7月7日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
二、细读研讨,走进文本
(一)学习第
1、
2、3自然段
1.日军为何要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县城?自读第一自然段。
2.重点关注的词语: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般逐步侵略我国华北地区,进而妄图吞并全中国。指导朗读,读出对帝国主义的狂妄。
“咽喉”:人体的重要器官,咽喉被人控制,这直接影响到人的存亡,由此能够感受到卢沟桥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一旦卢沟桥失守,整个华北就有可能全落入日本帝国主义之手。对于日军来说,卢沟桥必须夺下,而对于我国守军来说,卢沟桥一定要守住,这关乎着全中国的存亡。指导朗读,读出形式的严峻。
8
3.过渡:正是有着吞并全中国的狼子野心,日军才会想要侵占卢沟桥,入侵宛平城。课文以时间为分割向我们描述了2场战斗。一个是——1937年7月7日深夜的战斗,另一个是——第二天的战斗。
4.师述:我们先来看7月7日深夜的这场战斗。请同学们自由读
2、3自然段,课文在这里向我们重点介绍了交战双方的哪一方?(敌方)他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再次默读第
2、3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让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日军的侵略本质。
5.交流:
a.“星光暗淡”、“万籁俱寂”、“深夜”、“偷偷地摸来”引:真要寻找失踪的士兵,也该在白天,这样寻找也方便,而日军偏偏选择在——“星光黯淡、万籁俱寂”的“深夜”。由此可见,日军的举动十分——可疑,更让我们感受到日军——奸诈狡猾,诡计多端。这是明显的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指名朗读,读出日军的奸诈狡猾。
b.“全副武装”(引:找人需要带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来吗?全副武装只能让我们觉得日军这是——有备而来,蓄意挑衅。)
“气势汹汹”(引:从中看出了日本侵略者蛮横霸道。)
“恼羞成怒”(引:为什么恼羞成怒?因为他们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没有得逞,日军是——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守军开起火来。)
6.敌人的无理要求,遭到了守桥的中国士兵的——严词拒绝。不严词拒绝行吗?(不行!这关系到全中国的存亡。)指导朗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10
7.遭受严词拒绝的日军官兵是否就此放弃?(不是)日军(引读)——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在这场战斗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敌人?怎样的守军?
敌人: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守军:不畏强敌,开枪还击。
让我们再一次认清日本侵略者的的侵略本质,齐读
2、3自然段。
(二)学习第
4、5自然段
1.引导学习4~5自然段:
深夜的这场战斗,由于众寡悬殊,我军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然而战斗并没有就此终结。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天的战斗情况,面对敌人的挑衅,我国守军是怎样反击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4、5自然段,找出描写中国守军战斗的句子,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圈画出关键词,试着写一写你的感受。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相机指导。
画面a.“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仿佛看到了我国守军奋勇抗击侵略者的情景。
指导朗读,突出“同仇敌忾”、“奋起反击”时守军的英勇无畏。
画面b.“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11
“举起、冒着、冲出、砍去”四个动作,感受到大刀队员们英勇无畏,与敌人殊死搏斗。(引:大刀队员们所面对的敌人是怎样的?用炮火疯狂地进攻宛平城,敌人的武器十分先进,而我军只有大刀,武器很落后,但是这更显出了我军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指导朗读。
C.“悄悄地进发”“齐声呐喊”“两面夹击”守军将士足智多谋,充满智慧,成功收复了卢沟桥。指导朗读。
4.在整个第
4、5自然段中,这些大刀队员们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