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医学对脑卒中认识的回顾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6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学对脑卒中认识的回顾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6/21 文件大小: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学对脑卒中认识的回顾的论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学对脑卒中认识的回顾的论文作者:何倩, 周小青, 刘建新, 刘旺华【关键词】中风;脑卒中;脑血管意外;述评中风, 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脑血管疾病, 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探求传统中医学对中风病病名、病位、症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 尤其是病因病机学说的认识脉络, 理清其内外风争议的发展规律, 以便指导临床实践并促进理论的突破十分必要。 1 病名《内经》中类似中风病的记载很多, 但无“中风”的病名, 而是随本病不同的症状和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命名。①偏枯。《灵枢· 刺节真邪》曰: “虚邪偏客于身半, 其入深, 内居荣卫, 荣卫稍衰, 则真气去, 邪气独留, 发为偏枯。”②薄厥。《素问· 生气通天论》曰: “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 而血菀于上, 使人薄厥。”是由大怒伤肝, 怒则气上, 血随气逆, 上迫清阳, 清窍不利, 而致突然昏倒, 不省人事之证。③大厥。《素问· 调经论》曰: “血之与气, 并走于上, 则为大厥, 厥则暴死, 气复返则生, 不返则死。”④煎厥。《素问· 生气通天论》曰: “阳气者, 烦劳则张, 精绝, 辟积于夏, 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 耳闭不可以听, 溃溃乎若坏都, 汩汩乎不可止。.”由阳亢煎熬阴精, 阴虚无以制阳所致。⑤喑痱。《素问· 脉解》曰: “内夺而厥,则为喑痱, 此肾虚也。”《灵枢· 热病》曰: “痱之为病也, 身无痛也, 四肢不收, 智乱不甚, 言微知, 可治, 其甚则不能言, 不可治也。”⑥大风。《灵枢· 刺节真邪》曰: “大风在身, 血脉偏虚, 虚者不足, 实者有余, 轻重不得, 倾侧宛伏, 不知东西, 不知南北, 乍上乍下, 乍反乍复,颠倒无常, 甚于迷惑。”⑦击仆。《灵枢· 九宫八风》曰: “其有三虚, 而偏中于邪风, 则为击仆偏枯矣。”⑧卒中。《素问· 本病论》曰: “久而化郁, 即大风摧拉, 折损鸣乱。民病卒中偏痹, 手足不仁。”⑨暴厥。《素问· 大奇论》曰: “脉至如喘, 名曰暴厥, 暴厥者, 不知与人言。”指突然晕厥仆倒, 不省人事之证, 暴厥之脉多数急躁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 “按内中风之证, 曾见于《内经》, 而《内经》初不名为内中风, 亦不名为脑充血, 而实名为煎厥、大厥、薄厥。”张山雷在《中风诠》中亦指出: “煎厥、薄厥、大厥之病情, 大致相似, 则亦猝然昏瞀之中风也。”现今“中风病”病名较权威的记载始于《中医内科学》[1] 。在此之前可一直追寻到汉代, 大多以“中风”为名。早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 以中风单独列节, 并有详细的论述: “夫风之为病, 当半身不遂, 或但臂不遂者, 此为痹, 脉微而数, 中风使然。”自汉以后, 虽然后世有许多关于中风的论述, 但在病名的发展上没有很大的变化, 主要是从中风病名的细化和分化上论述, 这种细化主要是从病因病理和鉴别诊断的角度考虑的, 但也很有意义。如王履《医经溯洄集》把因于风而中风者, 称为“真中风”;因于火、气、湿等而中风者称为“类中风”。《诸病源候论》中有论述中风、风癔、风口、风偏枯等情形, 但只有“中风”讲的是中风病, 其余是描述中风病的单个表现。而在《千金要方》中, 以中风病的主要表现肢体偏瘫来描述中风病, 包括偏枯、风痱、风懿、风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