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蛋白质组与蛋白质组学
第一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蛋白质组学
DNA
mRNA
蛋白质
转录
翻译
基因
蛋白质
细胞特异性基因表达
生理状态
蛋白质相互作用
温度
应激状态
培养原-抗体复合物便可沉淀 ;
将样品变性后即可获得游离的抗原蛋白 ;
基本步骤
基本原理
利用一种可离心沉淀的抗体结合蛋白(如Protein A, Protein G等),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蛋白混合溶液中分离,进行定量或定性研究。
为方便后续分析,在免疫沉淀前,常会对抗原进行标记。
第十八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免疫共沉淀 (co-IP)技术
基于与蛋白质X的生理性相互作用,如果用蛋白X的抗体免疫沉淀X,则蛋白质Y也可能沉淀下来。Y的这种免疫沉淀被称为免疫共沉淀(co-immunocipitation, Co-IP),此法最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在体内的结合。
Y
A
B
Y
裂解细胞
免疫共沉淀蛋白质X
第十九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二)二维凝胶电泳(2-DE)
是目前蛋白质组研究中最有效的分析鉴定技术之一
由两相组成:
第一相:等电聚焦凝胶电泳
根据蛋白质电荷差异
第二相: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根据蛋白质分子量差异
二、分析鉴定
第二十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二维双向电泳(2D electrophoresis)
基本原理
基于等电点与分子量分离蛋白质
IEF-focused proteins
SDS-charged proteins in IPG strip
SDS-charged proteins
resolved according to sizes in SDS-PAGE gel
第二十一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2-DE原理示意图
二、分析鉴定
第二十二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2-DE分析的基本步骤
蛋白质
溶解
变性
还原
去除蛋白
质杂志
利用不同
pK固定化
电解质可
配置不同
pH范围的
凝胶或利
用商业化
软件设计
第一相电泳:
IPG-IFE
平衡
第二相电泳:
SDS-PAGE
考马斯亮
蓝染色、
银染色、
铜染色
样品制备
IPG胶制备
双相电泳
染色
二、分析鉴定
第二十三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2-DE获得的蛋白质图谱
二、分析鉴定
第二十四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优点:可以同时直观显示数千个蛋白质点;
缺点:耗时,耗力,目前无法自动化;难以分离疏水、具极端分子量
或等电点的蛋白质(如膜受体蛋白、组蛋白等)。
二维双向电泳(2D electrophoresis)
silver staining (~3000 spots)
第二十五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蛋白质染色
考马斯亮蓝染色
银染:灵敏度高;“雪崩”效应;末端封闭
铜染
第二十六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通过2-DE得到的蛋白质分离图谱,需要经过摄像或扫描转换为以像素为基础的、具有不同灰度强弱和一定边界方向的斑点电脑信号。
(三)图像分析技术
二、分析鉴定
第二十七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2-DE图像分析软件包操作过程:
图像采集
斑点检测
背景消减
获得蛋白质相关信息
图像内及图像间的比较
二、分析鉴定
第二十八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放射性核素标记亲和标签法
正常细胞
D0亲和标签
病理细胞
D8亲和标签
混合并消化
生物素亲和纯化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测量两个不同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丰度
二、分析鉴定
第二十九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蛋白芯片(protein chip)技术
将一系列“诱饵”蛋白以阵列方式固定在经过特殊处理的底板上,然后将其与待分析的样品杂交,只有那些和“诱饵”结合的蛋白才被保留在芯片上。其实质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基于蛋白质表面化学及质谱检测的高通量蛋白质分析技术
第三十张,共四十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一
蛋白芯片(protein chip)技术
基本方法
蛋白质的结合:未经处理的样品(如血清,尿液等)直接点在芯片
上,根据芯片表面不同的化学或生物特性结合相应的蛋白质;
清洗减少非特异性蛋白(如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