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两种术式治疗腋臭的临床观察.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两种术式治疗腋臭的临床观察.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22/7/1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两种术式治疗腋臭的临床观察.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两种术式治疗腋臭的临床观察
郭国祥 王彪 黄循镭[摘要]目的:寻找更为简便、安全、有效的腋臭根治的手术方法。方法:2007年8月~2012年6月间收治145例腋臭患者,其中80例采用改良的小切口吸刮法治疗,65例采用皮下大汗腺修剪法治球加压填塞腋窝顶部,再覆盖无菌纱布或棉垫,用弹力绷带(优力舒)适当加压包扎。术后上臂严格制动7~10天,术后第7天更换敷料,第10~12天切口拆线。
:笔者根据Young-Jin Park[5]等制定的判断腋臭的标准,测量144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腋臭程度。
0级: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腋窝部都不会散发出臭味。
1级:仅仅在重体力活动(比如运动)后腋窝部散发出仅自己(较近距离,20cm内)才能闻到的轻微臭味。
2级:一般的日常活动后腋窝部发出较强烈臭味,。
3级:未活动时也散发出强烈的臭味,。
一般认为,达到2级和3级则可以诊断为腋臭患者。因此,治疗后测定腋臭的程度如果为0级和1级则可认为治愈;如果仍有2级或3级,则认为腋臭复发。
观察指标:手术后腋臭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切口包扎固定时间及术后瘢痕的长度。
数据处理:。 2 结果
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的比较结果(见表1):根据判断腋臭程度的标准,在小切口吸刮组(N=160侧)中,有10侧术后腋臭程度为2级,%;皮下大汗腺修剪术组(N=130侧)中,有6侧术后腋臭程度为2级,%;二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χ2=,P>)。所有手术病例说明小切口吸刮法治疗组复发率与皮下大汗腺修剪组相同,即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见表2):在小切口吸刮组(n=160侧)中,外科并发症(血肿、皮瓣坏死、伤口裂开和切口感染)有8侧。发生率为5%;皮下大汗腺修剪术组(n=130侧)中,外科并发症有16侧。%;二组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P<)。说明皮下大汗腺修剪法治疗组术后外科并发症明显高于小切口吸刮法治疗组。
改良小切口吸刮法手术切口长度5~10mm,术后第3天创面简单换药,不再加压包扎,术后瘢痕小而隐蔽,而皮下大汗腺修剪法切口长度在3~4cm,甚至在面积较大的腋臭患者需行两道平行切口,术后需严格固定1周左右,切口瘢痕较长,部分患者瘢痕较明显。
3 讨论
腋窝的顶泌汗腺,也称大汗腺,位于真皮中层到皮下组织层,绝大部分位于皮下组织层。大汗腺的分布范围大致为腋毛分布的区域,部分患者大汗腺分布可超出腋毛边缘2~3mm,腺体导管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的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表皮[6],因此手术根治腋臭的基本原理就是彻底破坏或去除大汗腺组织。
目前腋臭的手术方法很多,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术疗效确切,但存在很多弊端:切口长,张力大,愈合不良,容易裂开,纵向切口瘢痕增生明显,影响美观,甚至影响上臂活动[7-8]。现已基本淘汰不用。皮下搔刮法是用刮匙钝性搔刮皮下组织以破坏及损伤大汗腺和毛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