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高校合同管理思考与建议
摘要:高校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该制度最大的创新是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财务会计接受权责发生制,对高校合同管理提出较高要求。本文结合新制度内容及要求,2
高校合同管理思考与建议
摘要:高校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该制度最大的创新是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财务会计接受权责发生制,对高校合同管理提出较高要求。本文结合新制度内容及要求,分析高校合同管理现状,对高校加强合同管理、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提出建议。
关键词: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合同管理
一、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内容
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后,从核算基础、核算内容、核算依据等方面均发生重大变化。(1)核算基础不同。高校由目前执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同步实施的双基础。会计体制从单一的预算会计转变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轨制核算体系。(2)核算内容不同。全部资产、负债均要入账,高校应准时确认当期的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或有负债等未入账负债。核算内容增加,范围扩大,核算更为简洁,更丰富地体现高校财务状况、运行状况、运行成本及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更全面地反映与预算执行状况相关的信息,提高决策信息的相关性及有用性。(3)核算依据不同。财务会计接受权责发生制,以合同完成进度确认收入,反映当期收入的实际状况,并且要对收入和支出进行配比,更精确地反映了单位的运行成本。
2
二、加强合同管理对高校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重要作用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猛进展,高校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以高校为主体签订的经济合同也越来越多。高校参与的经济活动有确定的特殊性,合同主要围绕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签订,合同的类型主要包括材料选购、托付加工、设备选购、基建修理、资产租赁、物业管理、培训办学、科技服务、技术转移等。本次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财务会计体系,完善预算会计体系。财务会计体系中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增加收入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增加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内容。高校财务人员对相关经济合同进行专业推断,合理确认当期收入及成本,科学、全面、精确反映高校的资产和负债状况及高校可以调配的资源。合同是学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政府会计制度执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高校经济合同的管理,对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的经济利益、推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
三、高校财务管理中合同把握的现状分析
(一)合同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管理与业务脱节
高校合同管理属于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高校虽然设置了由校务会或党委会直接领导的合同管理机构,但工作内容往往局限于合同的登记备案,对合同的履行过程无法进行全过程监督,其中更鲜有财务人员参与。
(二)合同签订主体简洁,监管乏力
高校各二级单位日常对外经济业务相对独立,由于合同管理机构缺位或监督机制缺失,各部门在对外签订合同时具有确定的自主权且互不干涉。如:房屋租赁由总务部门签订,基本建设项目由基建部门签订,设备选购由设备管理部门签订,各类教育培训由各院系签订。合同资料分散在总务处、基建处、设备处等管理部门以及各院系等二级单位,缺乏特地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对校内合同进行归口管理和动态监控,无法准时了解学校全部合同签订状况和履约进度,合同执行过程中无人应付款进度和完成程度进行确认,导致无法依据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合理确认收入及相应成本。
4
(三)信息沟通不畅,电子信息化程度低
高校为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乐观推动信息化建设,但由于合同管理机构缺位,多数高校尚未建立合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合同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传递不准时。种类繁杂、数量浩大的合同档案分散在各二级单位,同时由于没有配备合同专员进行集中统一的电子信息录入和整理归档,合同信息传递不畅,严峻影响财务信息质量。
(四)合同管理人员素养良莠不齐
目前,高校对外所签订的合同种类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涵盖材料选购、设备购置、基建修理、科研合作等方面。合同管理人员要生疏学校的内部流程和外部信息,具备敏锐的洞察分析力气、严密的规律思维力气和较强的责任心。多数高校的合同管理人员大多是办公室人员兼职,没有配备特地的合同管理人员,不具备财务信息甄选力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