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小班音乐鞋匠之舞教学反思
第一篇:小班音乐鞋匠之舞教学反思
在本次幼儿园青年教师公开课展示活动中,我设计的是一节小班音乐活动《鞋匠之舞》。鞋匠之舞这首音乐节奏鲜明,形象性强,是作为一节小班音乐活动的很好的素材。活动结性的节奏/律动/游戏等体会角色游戏的乐趣。
2.
通过图示体会音乐的曲式结构。
3.
培养幼儿模仿能力、想象能力,节奏感等。
4.
活动准备:道具(鞋匠的包);音乐《鞋匠之舞》、《玩具兵进行曲》;黑板、粉笔。
活动过程:
1、律动《玩具兵进行曲》A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变换动作行进。例如:拍手、拍肩、拍腿、跺脚等。体会运用身体乐器的乐趣。B教师提醒幼儿模仿自己喜欢的玩具,边表演边行进。
2、欣赏音乐《鞋匠之舞》,老师模仿鞋匠,跟音乐节奏做缝和捶的动作。
3、引导幼儿画图并通过图示体会音乐的曲式结构:A-B-B’。看图示跟音乐做动作,体会A缝的动作及节奏;体会B和B’的节奏区别。
4、幼儿扮演鞋匠练习动作,启发幼儿在捶的动作时的创编,例如:不同方位的捶。
5、分角色游戏:一半的幼儿扮演鞋匠,一半的幼儿扮演顾客。提出要求,鞋匠要利用各种语言或方法招揽顾客。顾客在A
时找鞋匠修鞋,B时伸出脚,跟着音乐节拍做出得意或满意或不满意的表情。一个乐句结束时换脚。B’结束要付钱。第二次A
开始再换一位鞋匠修鞋。
6
6、小朋友交换角色,创编不同的修鞋方法,再次游戏。
7.、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做活动小结。
8、听音乐开火车律动,离开活动室。
奥尔夫音乐教案《声势—拍腿》
教学目的:
:节奏谱视奏
(拍腿)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教具准备:
声势谱、慢四拍乐曲音带、打击乐器、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小瓷酒盅。
附拍腿声势谱。
教学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做各种拍腿声势节奏(每种样式要反复做几次一一至少四次)。
——由学生带着做。
——看声势谱视谱拍腿,(每小节的速度和次数根据学生水平掌握)。
——放慢四拍速度的歌曲或乐曲,边听音乐边看谱拍腿(每小节四遍)。
——每人一件打击乐,放刚才的录音,请拿双响筒的看谱敲(每小节四遍),其他乐器即兴轻声伴奏。
8
——选一小节做固定音型,为童谣或已学过的歌曲伴奏。
——放一段蒙族歌曲(如《蒙古人》、《草原恋》、《雕花的马鞍》等)。用小瓷酒盅做道具,学蒙古盅碗午,即兴打节奏伴奏(如加简单的动作更好)。
——拍腿声势加十六分音符练习。
——换音条乐器(),节奏照谱(可反复数遍),音高即兴,其他同学拍腿(双响筒保留)。
——分组,
每组选一首童谣或儿歌编一个伴奏谱,每架音条琴选一个固定音型,节奏乐器选一个固定节奏型,。并记录下自己小组的谱子。
——这种方法也可移植到键盘乐器上(,或在黑键上)即兴,可2一3人同时弹奏,其余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提示
:
音乐教学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训练,要有操作。如何使这些内容的教学有乐趣、有创造性,并真正具有音乐性,是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课题。这个教案提供了一种可能。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
腰鼓、小军鼓、大鼓等,少数民族地区或不同地域最好选本民族、本地域的特色鼓,人手一个。
有关鼓的图片。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每人拿一个鼓,尝试它可以发出什么声音。选几个同学怎样发出不同的声音。
9
——讨论用什么样的符号耒记录这些不同的声响:
——由学生指挥带领大家看图击鼓(自由节奏),先是一个声部,并用手势指挥音量、速度的变化,(可多几人试试不同的处理)还可全班分成两组,进行两声部的演奏。
——四人一组,(1—4报数)每人四拍,即兴演奏,用不同的音色、节奏、奏法,(注意保持拍率,不要断)。用迥旋曲式,每组由教师临时叫一个号,该号即为主部,其他三人依号序做三个插部,如2为主部,即2
1
2
3
2
4
2
。
(班级人数多,可采用分小组进行。)
——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鼓乐,讨论:两段音乐比较,(从总体到要素),那些一样?那些不一样?进行探索。
——选一种鼓,如腰鼓、太平鼓,鼓不够其码每人一副槌,(以腰鼓为例),设计一个动作,大家模仿到大部份掌握,再继续设计新的动作。
——看两段鼓午、鼓乐(如山西安塞锣鼓)录像。讨论:是乐、还是舞?音乐舞蹈各自特点及互相融合的地方。除敲鼓外,还涉及那些艺术种类?
10
——讨论:鼓的名称及属地、构造及材料。
——全班分两组,设计并排炼一个鼓的音乐,要求一组用外国鼓,一组用中国鼓,编曲要有两个乐段以上,音乐、动作风格须和乐器一致。
——讨论:鼓的用途,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