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从周至秦腔剧团看秦腔的未来.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周至秦腔剧团看秦腔的未来.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2/7/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周至秦腔剧团看秦腔的未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周至秦腔剧团看秦腔的未来
傅 谨 我很高兴有机会参与首届秦腔文化(周至)高层论坛,并且在这里和在座的专家与艺术家们分享我对秦腔乃至对当代戏曲发展的认识。同时我还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周至秦腔剧团的成功经验,并且探索如何从这全国各地相当一部分的国营剧团一方面获得政府巨额补贴,一方面仍然困难重重的同时,往往是在同一地区、同一剧种,却有数以百计甚至更多的民营剧团,完全没有任何外在的支持,却完全能够依赖市场演出生存和发展。当我们考察国营剧团所面临的种种窘境时,便发觉正是因为一种既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不符合艺术规律的管理体制,束缚了国营剧团戏曲艺术家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导致戏曲艺术与普通观众日益疏离,这成为观众离开戏曲、离开剧场的主要原因。
另一个不能不提及的具体原因,是数十年来城市地区剧场的严重缺失。城市地区发展演艺行业所必须的公共剧场建设不受重视的现象,并不止于改革开放之初,即使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国民经济遭遇困难,总是先压缩和限制剧场这类公共设施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各城市大规模缩减剧团时起,各城市就经常出现拆毁剧场设施的现象;但是情况最突出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原先已经建成的演出场所也被改建成商场,其中包括在这以后国家为剧团建造的剧场和排练场。几十年来演出场所的建设一直不受重视的结果是,各大中城市的演出场所十分稀缺,尤其是条件适宜、大小适中的剧场严重欠缺。许多同行以为剧场的缺失是演出市场不景气的结果,殊不知剧场建设与经营与演出市场的景气之间本是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的,而如果从晚近的戏曲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适宜经营的剧场的缺失,是城市地区戏曲演出市场崩溃的主要原因。目前的情况是,全国各地除北京、上海这样的超级城市以外,甚至连西安、武汉、沈阳这些作为区域中心的大城市,也少有戏曲的剧场演出;我们都知道陕西戏曲研究院在西安经营“天天有秦腔”的活动有多困难,尽管它的经验很值得推广,但是假如演出市场更正常一些,这样的经营本该非常容易。从全国范围看,许多有数百万人口的省会级城市,都只有一两个、两三个可以勉强保证演出的剧场,其中,每年各剧场的戏曲演出场次也非常有限,更不用说中小城市、地市级城市。多年来我一直强调,我们看今天的戏曲演出市场,容易忽视中小城市,而这类城市的演出状况,恰恰是最能够折射出目前戏曲行业的现状。近几个世纪,尤其是20世纪以来,中国的演出市场中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结构开始凸显,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城市演出市场已经基本成熟,相对于农村地区主要以广场方式演出的经营模式,全国各地都先后出现了以售票方式经营的城市剧场,戏曲因此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的机遇。剧场的建设是城市戏曲演出市场急剧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样,20世纪50年代之后,剧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出现逆转,直到今天仍未有根本好转。就以周至为例,尽管这里有数十万酷爱秦腔的民众,却未能支撑起这个发展迅速的城市的剧场演出,保证这个城市每天都有一家剧场有高水平的秦腔演出,更不用说数家剧场的相互竞争。新世纪以来,国家对各地剧场建设的投入急剧增长,可惜的是,这部分增长主要被投放在建设大型的标志性的剧场上,运营成本普遍过高,难以正常经营戏曲演出,因此与普通民众的文化娱乐需求之间就无法建立起必要的联系,最终,它们难以产生激活城市演出市场的效果。在我看来,这是戏曲危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