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从秦腔发展看流派.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秦腔发展看流派.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7/12/7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秦腔发展看流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秦腔发展看流派
秦腔是我国西北地区广大群众最喜爱的戏曲剧种,其历史悠久,流行广、影响大。从历史角度看,秦腔在其生成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在剧目、表演、音乐、舞美、演员及各种特技(绝活)、班社、理论建设等诸多领域中有着丰厚的积淀,并以它博大的文化影响,不断向周边诸省辐射渗透,进而衍变出一支庞大的梆子声腔剧种家族。如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莱芜梆子等剧种的形成,均与秦腔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正由于秦腔在梆子声腔剧种中的优势地位,使它俨然以“开山鼻祖”的声威,在我国南北方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秦腔也由此成为令世人所瞩目、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戏剧文化瑰宝之一。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说,那么,秦腔是否发展和创造出独树风标的流派来呢?如果有,各流派代表人是谁?倘没有,因何之所故?这的确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大家知道,戏曲流派,是戏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产物。戏曲流派的多样化,标志着戏曲艺术的繁荣和昌盛。对一个剧种而言,同样彰显着该剧种的兴旺与发达。但是,流派的形成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基础和社会条件的,绝不是自封就可以得来的殊荣。京剧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之所以能够流派纷呈
,关键在于每一位流派代表人在师事前辈艺术成就的同时,都能够先做学生,后做先生,他们既能凭其聪明才智,悉心研****又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由此,在进入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之后,才有可能扬自己所长,避自己所短,再以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创造并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流派来。
秦腔当然自不例外,在其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从不完善逐渐走向完善,正是一代代演员在前有师承、后有继承的无限延续中,几乎都在师父所授之表演程式或演唱技巧上有不同的发挥创造,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能冶于一新,如此继承前师,后续有人,呈派而流,流而宗派,才使秦腔达到今天“生生不已”之昌盛,这难道不是秦腔的流派吗?
但是,笔者前面所说的“流派”,只是从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宏观上提出来的,尽管历代秦腔演员都各有“师承”,但从历史上看,死学死守前人技艺者多,善于活学活创继承者少,至于在继承前人技艺的同时,达到精、深、通、透而步入“化”境者则更是寥寥无几,这样的“流派”,只能是师徒间口传面授的代代向前推演而已,或者说有“流”而无“派”,抑或有“派”而无“流”。真正意义上的戏曲流派,应该是那些具有超群的艺术魅力并拥有独到个性化艺术创造成果者。这一点,也正是严重制约秦腔流派自由发展和竞妍局面的根源所在。

制约秦腔流派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受历代艺人“艺不轻传”、“隔门不授”的保守积****的制约。过去的秦腔艺人,大多数是农村贫苦家庭的孩子由于生活所迫而走上从艺之路的,这些艺人的小农经济意识比较严重,都把一技之长视为吃饭的看家本领,养成了“艺不轻传”的陋****第二,师父带徒传授,过分强调照葫芦画瓢的“学不走样”方法,制约了锐意求新的改革精神。传统的“口传心授”教徒方法,本身就严重制约着继承中的有因有创,加上师父过分强调“学不走样”的授徒原则,使后辈艺人在继承前人艺术成就的同时,不能破门而出,独?i一时,扼杀了创造个性化的艺术成果的思想意识。第三,秦腔在代代传承中,一直缺乏高层次文化品位和深层次文化底蕴的总体把握与理性支撑。
我们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