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从礼乐传统看情感的表达.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礼乐传统看情感的表达.doc

上传人:好用的文档 2022/7/1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礼乐传统看情感的表达.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礼乐传统看情感的表达
原林林 提要:从远古先民的巫术歌舞开始,最早的乐先于礼而产生,然后才从中分化出礼来。礼系统化之后,乐逐渐成为礼的一部分。礼乐结合,构成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礼”、“乐”两个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类从礼乐传统看情感的表达
原林林 提要:从远古先民的巫术歌舞开始,最早的乐先于礼而产生,然后才从中分化出礼来。礼系统化之后,乐逐渐成为礼的一部分。礼乐结合,构成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基本特征。“礼”、“乐”两个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类情感的概念,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化。礼乐本身所具有的情感内涵把本来是维系氏族社会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转化为自觉人性和心理本体的建设,从而进入了审美的人生境界。
关键词:礼乐传统 审美 人生境界 情感
一、礼乐本身赋有的情感内涵
在儒家学说中,礼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概念,它指礼节、礼仪,又指社会行为准则,正如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中所指出的:“礼的基本意义,可以说是人类行为的艺术化、规范化的统一物。春秋时代人文主义的自觉,是行为规范意识的自觉。”礼的功能就是调节。人要满足欲望,有礼予以调解。但是在礼节、礼仪上,礼有另一种功能,就是使人文雅。在这种意义上,礼使人的情感雅化、净化。儒家以为,丧礼和祭礼(特别是祭祖宗)在礼中最为重要。为了加以整顿,儒家对它们做出新的解释,注入新的观念。
礼乐虽都与人的情感相关,但“礼”是从外面来的规范、约束的秩序,它与人作为血肉身心之躯的个体自然性的关系,是对人的身心的塑造和作用是从外面硬加上来的,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制度,它与人的自然性的感官感受和***宣泄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乐”只有直接诉诸人的内在的“心”“情”,才能与“礼”相辅相成。而“乐”的特点在于“和”,即“乐从和”,它是通过群体情感上的交流、协同和和谐,从“自然的人化”角度来看,“乐”比“礼”就更为直接和关键。“礼”和“乐”都是以祭祀――祭祖先神灵为核心或主要内容的,形成“礼”、“乐”的符号能表达某种概念,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类情感的概念,是人类内在情感的外在化,是情感的符号,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容易观照人类情感的意蕴内涵。
二、进入审美的人生境界需要礼乐
礼乐教化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停留在政治道德层面,而是进一步追求“美善相乐”的自由精神境界。进入这种境界,就是“皆大欢喜”即“乐”的境界。“乐”是中国文化追求的人生最佳状态,是一种艺术――审美境界。所谓“美善相乐”境界,正是一种审美的境界。所以李泽厚认为,中国哲学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是审美的而不是宗教的。
(一)人性的自觉
孔子一生的志向、活动和功业,全在维护和恢复周礼,也就是“礼乐传统”。有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孔子的“仁”本身就是审美的,即它具有非概念所能确定的多义性、活泼性和不可穷尽性。这一论点相当新颖而颇富深意,即它可暗示孔子的人生最高境界将是审美。李泽厚在《孔子再评价》中,曾将“仁”分为四个方面或层次,首先是内在人性的自觉,表现为美好的人伦情感。这种内在人性的自觉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孝悌敬爱等情感为内容的。不诉诸神而诉于人,不诉诸外在规约而诉之于内在情感。因此,从根本上说,它是把这种人性情感本身当作最后的实在和人道的本性。孔子指出:“即使神圣的“礼乐”传统,如果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