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试行)
Technical Criteria for
Biodiversity Impact Assessment in Nature Reserve
前言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充分发挥建设方和承担评估的单位共同向相关的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进 入该保护区开展实地考察的申请、并取得行政许可
承担评估的单位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开展评估(包括业资料收集、整理、 分析,实地考察、访谈等),项目建设方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后勤保障服务
承担评估的单位按要求完成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报告,并提交给相关的 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
有关术语和说明:
评估区:根据具体项目性质,经评估专家组讨论确定纳入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区域。 单位:hm2或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
景观/生态系统类型:主要指森林、灌丛、草地、水域湿地、农用地、其它。
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特有性:是指仅存在于指定区域的景观/生态系统类型。
景观:狭义景观是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的围,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 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广义景观则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 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单位:hm2或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
生态系统:是包括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所有生物和非生物之间,通过能流、碳流和营养 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构成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生态系统可 以是任何大小的复合体。
森林:一般是指以乔木或竹子为主,郁闭度大于(等于)20%的天然林和人工林。这 里将郁闭度为10%〜20%的稀疏林地也包括在。单位:hm2或km2。数据来源:遥感 更新。
7)灌丛:指以灌木为建群层片,郁闭度大于10%,高度在2米以下的矮林地。单位:hm2 或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
草地: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覆盖度在5%以上的各类草地,包括以牧草为主的灌丛 草地和郁闭度在10%以下的疏林草地和灌草地。单位:hm2或km2。数据来源:遥感 更新。
水域湿地:指地表被水覆盖的自然或人工综合体。《湿地公约》中的定义:湿地系指不 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 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湿地包括沼 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 水库、池塘等。单位:hm2或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
10)农用地:指耕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耕地、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 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滩涂。单位:hm2或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
11)其它用地:包括各类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难利用的土地或植被覆盖度小于5%的土 地。单位:hm2或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
12)斑块:斑块泛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单 位:hm2或km2。数据来源:遥感更新。
13)景观结构:是指景观的组分构成及其空间分布形式,包括景观的空间特征(如景观元素 的大小、形状及空间组合等)和非空间特征(如景观元素的类型、面积比率等)两部分 容。
1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由自然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生产的 物质及其所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的服务性能称为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功 能主要表现为提供保存生物进化所需的丰富的物种与遗传资源,太阳能、二氧化碳的固 定,有机质的合成,区域气候调节,维持水及营养物质的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污 染物的吸收与降解及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持整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 稳定,以及由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及其具有的美学、文化、科学、教 育的价值。
15)土壤侵蚀程度: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剧烈六个级别,具体标准参见 水利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面积单位:hm2或km2。数 据来源:地面监测与遥感更新相结合。
16)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指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类型。
评价指标
?其特有程度如何?
受影响的景观/生态系统类型为:
特有程度
评分
简要说明
o并非特有(0-10分)
O东亚特有(11-30分)
O中国特有(31-50分)
O特有(51-70分)
O本地特有(71-100分)
景观类型
开发前(公顷)
开发后(公顷)
变化(+/-)
变幅(%)
备注
a
b
b-a
(b-a)/a
森林
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