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义乌春节习俗
义乌春节习俗正月初一上坟
正月初一旧称元日或元旦,民国时期称“年节”。旧县志载: “元日前夕,洒扫室堂及庭。(元旦)五鼓兴,设香烛,男女礼拜 上下神祗。陈果饵酒馔,祀其先序,拜尊长。男子出拜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义乌春节习俗
义乌春节习俗正月初一上坟
正月初一旧称元日或元旦,民国时期称“年节”。旧县志载: “元日前夕,洒扫室堂及庭。(元旦)五鼓兴,设香烛,男女礼拜 上下神祗。陈果饵酒馔,祀其先序,拜尊长。男子出拜宗族亲戚 邻里,谓之贺岁。家家具酒食和延款待。”
义乌有“三天清明四天年”之谚。通常年初一清晨,家主率 全家大小,手携灯笼,在香案、祖像、灶君前上香,然后大开中 门,贴“开门见喜”红纸条于门框。朝东方(或喜神方)礼拜,插 香于门框,放一串小火炮,置灯笼于镶灶烟囱背,然后把门关上。 早餐为面或羹,加上米粽,称“耕耕种种”,有的早餐吃年糕,取吉 年年高升。早饭后,男人携灯笼去祖坟向太公拜年,插香、压纸,谓 之“上坟”。折回冬青枝、柏枝、竹枝,插于门首、灶头,以兆 “一年青健”。
拜年
自古流传的新年庆贺活动,耍亲自上门“恭贺新禧”,不能委 托他人伸里。如不上门道贺,表示关系疏远。20世纪90年代后,乘公 交车或私驾车拜年多起来了,还有人用 拜年的。现在年初一 就有人出门拜年。正月初二日,一般都是女儿女婿去娘(岳)家拜 年。晚上赶回来,叫做“正月不空房子”。
拜年先给外公外婆、丈人丈母、亲家公亲家婆、舅父舅母拜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年。外公、外婆要对前来拜年的外孙分压岁钱°受拜要回拜,回 拜叫“回年”。长辈不必回年,而由晚辈或后辈去。一般平辈回年 原物加倍或加一物送回。招待拜年客,除了糖果、清茶、“子汤” 或茶叶蛋、点心,还要酒肉款待,包括馒头焙肉。拜年客,除了 远道,一般不留客。
拎斤头
到亲戚家去拜贺新年吉祥美好,不能空手,一定耍带去礼品 包。拜年的礼物,原是“糕点” o因多数礼物一斤一包,因此统称 “斤头”。白糖算普通,注明“上白”。除了糕饼,都用草纸包成 “元宝”的形状,底面加一条红色纸条。以冰糖、桂圆、荔枝、南枣、 北枣为贵重,一般是红糖、白糖、油枣、市荷糕、小方糕。以双副 (即两包)为尊重,一包白糖加一包小方糕或柿饼之类,算很客气。 送豆腐皮之类的土特产,也视作敬重。
正月初五迎财神
新年后市口首次开放称开市。义乌风俗年初五为“财神日”, 用猪、羊、鸡、鹅、鱼等祭财神。开新市这天,上午8时开店门, 焚香并燃放千头炮,在财神前点大蜡烛。下午,举行用香烛祭祀天地, 放炮仗送佛上天的仪式,称“开年”。开年后,各种如“不准扫地、 不准借还钞票、不准摔破家什物件"诸禁忌,皆开戒。
正月初八新女婿“拜门”
正月初八俗称“上八日”。头一年结婚的新女婿,于这一日去 岳父岳母家“拜门”,带去桂圆、荔枝、白糖、冰糖及其他糕饼多 副,还要带一双鸡腿。岳家设宴招待,请亲邻作陪。新女婿还要 携带礼包到丈人兄弟等家去拜谒,也酒食款待。有的夫妻同去,本文整理于一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一般当日返回。
正月十一送灯
正月十一有送灯的习俗。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开始, 县城各大姓成员分成五批,每批十甲,五年轮到一年,轮流值年。是 日,值年各甲每甲虔诚恭送一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