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3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文档百货 2022/7/19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化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

  教学目的
1、学****浣溪沙》。
2、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精确流畅地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古诗
二、学****浣溪沙》
1、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太和进士,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与古代斗争联系起来,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但是,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涵着剧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消逝而物存人非之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踪迹地人物、事务,常会被无情地时间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就像这铁戟一样沉沦埋没,但又常因偶然的机会被人记起,或引起怀念,或勾起深思。正由于发觉了这片折戟,使诗人心绪无法安静,因此他要磨洗并分辨一番,发觉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










三、教学过程
《浣溪沙》。
2.《浣溪沙》上阂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画面有何特点?
明确: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山上松间沙路干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爽美丽,淡雅安静。
,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苍老而叹息。表现了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
老师补充:
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能有如此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