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 》
1.读懂课文,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和过渡句的作用, 理解本文层层深入的论证思路。
2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
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第 4 段举历史上的 “ 三皇、五帝 ”和《礼记 ·月令》所记载的 “ 腐草为萤 ”的例
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怀疑是有必要的。 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又如: 第 6 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 《大学章句》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论证了
许多大学问家、 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也证明怀疑是 “ 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 ” 。
2.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开头用了程颐、 张载的话, 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 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
令人信服。
又如:第 5 段中引用孟子的 “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的话,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
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 的道理。
再如:第 6 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 “ 我怀疑, 所以我存在 ” ,论证了 “ 许多大
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 。
3.对比论证是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
的论证方法, 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 更有说服力。 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 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明确: (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 “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
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 的原因。 (2) 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
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 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 指出只有常常怀疑、 常常发问, 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从正反两方面说理, 论证了怀疑 “ 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划分层次,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
构特点
结合上面的分析,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内容。
明确: 第一部分 (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 (3— 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 (6) :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
件。
【教学提示】
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 (引论 )、分析问题 (本论 )和解决问题 (结论 )。
三、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核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