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rozn 2022/7/20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济南的冬天》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理解老舍的生平、著作,识记并理解文中的重要字词。
 ,理清文章的层次构造和主要内容。
 3。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语言的的地点和时令。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程度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仍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仿佛都罩上了一层轻纱,,“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二、新课学习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1)注音:
济南(Jǐ) 伦敦(dūn)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发髻(jì)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晴朗无云。
设假设:假假设。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敏而不可捉摸。
,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所传达出的文章的内容和风采。依阅读提示,考虑:
(1)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明确〕 (1)温晴。 (2)山、水.
(二)再读课文,感知冬之美
1。速读第一自然段,理解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明确〕 温晴。 比照。
2。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明确〕 温晴。
【点拨:通过比照方法: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济南(响晴)、热带(日毒).】
【补充:综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温晴”侧重特点,“宝地”侧重感觉。】
3。课文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详细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冬天的?
〔明确〕 山景和水色.
(三)细读课文,探究山之美
 .

〔明确〕 用过渡句“设假设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明确〕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3。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特别得意的?
【学生结合详细的语言环境概括,培养学生的综合才能。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字词,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步对于祖国文字的理解才能,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将修辞这一知识点随课文教学加以强调。】
〔明确〕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闲地睡着,“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衬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得意,好似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得意”.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梦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其心理活动。

配乐:班得瑞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四自然段。
1。“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明确〕 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和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和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和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似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儿薄雪好似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1)比喻:把“山上的矮松”比喻成“日本看护妇”,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草比喻成山的“带水纹的花衣”。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儿薄雪好似突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3。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的?
【学生结合文中相关词语、句子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