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血糖的护理培训
一、概念
血糖:血液中的糖分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
二、血糖波动的八大原因
1、过多食
♦ 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在一天之中是轻度波动的,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高,但这种波动是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
♦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 就称为高血糖。
♦ 注意:高血糖不是一个疾病诊断标准,而是一项检测结果判定,高血糖不等同糖尿病。
♦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够
♦ 运动量减少,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 摄食过多,摄入甜食或含糖饮料
♦ 过度肥胖
♦ 情绪波动或精神压力过重
♦ 应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或服用糖浆
♦ 应激情况下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降糖药剂量不够等
♦ 尿多,皮肤干燥,脱水
♦ 极度口渴
♦ 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 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
♦ 心跳加快,呼吸缓而深
♦ 血糖测试值升高
♦ 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
♦ 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如应急状态下,可出现短暂高血糖,它可通过调节逐渐恢复正常。
♦长期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胰腺功能衰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
♦ 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
♦调节饮食
∞ 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及营养成分一般要根据自己的体重和体力活动强度来制定。另外,还应限制酒精、食盐、高胆固醇食物、脂肪和食糖的摄入。经临床验证,每餐七成饱为适宜,超量则会使血糖升高。
♦坚持运动
∞ 应根据自身年龄及体质,每日坚持适宜强度的运动和锻炼,如散步、体操、打太极拳等。有规律的运动不仅能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水平。
♦调整用药
∞尽管运动和调整饮食的方法很经济而且副作用很少,但是当这些做法不能使血糖达到理想的水平时,就提示我们有必要调整用药了。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药物的确可以更快的、有效的治疗高血糖。
♦自我放松与情绪调节
∞放松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使降糖治疗更有效。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从而克服患病后的恐惧、消极等不良心态,同样有助于血糖的控制。研究表明,当人的情绪发生急剧变化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促使肝脏中的糖原释放进入血液,以提高血糖,满足大脑等重要器官能量的需要。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一旦血糖升高,胰岛素就显得更加匮乏了,以致血糖持高不下。
♦ 增强免疫力
∞感冒、发烧等都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的增多,这将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尽管这种变化是机体对抗疾病的一种生理反应,但却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虽然在这种情况下胃口不好,吃的较少,仍然需要继续用药来控制血糖,有时甚至还需要增加药物的用量。
♦监测血糖
∞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及进行其他检测血糖,超过了医生制定的血糖范围时,就需要每两小时测一次血糖,直到血糖降至正常为止。
♦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
∞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人每天都应该摄入大约2~3升的无糖液体。当血糖升高时,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糖还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存在心脏病或肾脏并发症的患者则需要适当限制液体的摄入。
♦减少失眠
∞失眠会诱发血糖升高,导致血糖持高不下。而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应努力消除诱因。
♦ 硫脲类: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等。
♦ 非硫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瑞格列那、那格列奈。
♦ 胰岛素增敏药:罗格列酮、环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 双胍类:二甲双胍(甲福明)、苯乙双胍(苯乙福明)。
♦ 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
♦ 需饭前服用的降糖药  
如硫脲类,这类降糖药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刺激胰岛的B细胞而发挥作用的,故这些药应在饭前三十分钟内服用。       
♦ 需饭前5~20分钟服用的降糖药
如非硫脲类,这类降糖药是作用于胰岛B细胞,从而刺激胰岛素的分泌而起作用。在血糖低时不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在血糖恢复正常时即停止作用。这类药起效较快,作用时间较短,餐前半小时或进餐后服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