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文化纵横 WENHUAZONGHENG
68 团 结
老子与《老子》之“道”
◎李广良
夏文化世界自古以来就没有某 可能更近于 《老子》 之原始面貌, 读 《老子》 者不
一个守藏图书典籍的小吏,不被世所重,本人亦不 可弃而不顾。
求闻达,后自隐而不知其所终 。 《老子》 的根本观念是 “道”, 全书中 “道” 字
第三,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此事不见于《论 共出现了 73次, 通行本《老子》的第一个字就是
语》、《孟子》等书,但未必不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道”。何谓道?哲学史家们一般都把“道”解释成
很可能是孔子去守藏室查阅文献时与老子的交谈 。 “宇宙的本原和最根本的规律”,甚至解释成“本体”、
无论如何, 老子与孔子的相遇, 是一桩有着重大思 “逻各斯”、“绝对精神”等等。这些解释,都不过
想史意义的事件。孔子所问的具体内容文中并无记 是通过西方哲学的 “形而上学” 思路, 把 “道” 看
载, 但从“子所言者, 其人与骨皆已朽矣, 独其言 作某种高高在上的 “形而上者”, 此 “形而上者” 作
在耳” 一句可见, 孔子所问应该牵涉着礼史上的著 为最高级的存在者,作为一个独立的终极本体按照
名人物及其言论, 而“老子答言则牵系着别一种人 某种既定的程序生成一切存在着的事物 , 争论只在
生趣尚上的终极眷注,而其去’骄气'、去’多欲、 于此 “道” 作为 “形而上者” 是物质性的还是精神
态色与淫志爷以’若虚’、’若愚’之谈亦大体与 性的。按照这种解释,老子哲学不过是唯物主义或
传世《老子》之要旨相契”。( 黄克剑, 2017年, 唯心主义的一种早期形式加上某种“朴素辩证法”
第3页) 而已,没有任何神奇动人之处。要真正理解《老子》
第四,“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之“道”及其神奇动人之妙味,唯有斩断葛藤,直
老子之“修道德”,绝不是躲在皇家图书馆中读书、 接面向《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