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30课、诗五首(一)饮酒(其五)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特定内涵。
2、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引领学生从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一块净地,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精品文档请下载)
3、自30课、诗五首(一)饮酒(其五)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诗歌意象在文学作品中的特定内涵。
2、感悟诗人在自然景物中所寄寓的生活情趣。引领学生从纷繁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到自己的一块净地,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精品文档请下载)
3、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
【教学重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采菊”“见”等表示动作的词,理解诗人的生活志趣。
【教学安排】一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和《五柳先生传》的主题思想,理解陶渊明的生活追求。
《桃花源记》重在讲陶渊明想远离世俗、追求理想世界的美妙愿望,和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而《五柳先生传》那么重在讲作者随性自然,,美妙社会生活的向往。其中,: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精神愉悦的句子: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4。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句子: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6。说明志趣的句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7。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率真自然.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饮酒》组诗介绍
陶渊明少年时代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怀有兼善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由于东晋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打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在这样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理想是难以化为现实的, 《饮酒》组诗共二十首,这是第五首,。(精品文档请下载)
读者喜欢它,不仅仅因为它语言浅近,构造巧妙,写景如画,意境高远,还由于它所蕴涵的深化哲理,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反对"心为行役"的"物化”.诗的前四句袒露了诗人可以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远地自偏",后六句写隐逸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弃官归田后远离尘世,醉心田园的情志,这其中既有不满现实,洁身自好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回避矛盾,和世无争的消极情绪。。(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给任务激发考虑
(一)、 预习检测:解释以下词语在诗中的含义。
1、结庐  2山气  3日夕  4 相和  5真意
(二)、 合作探究,品析内涵.
(1)朗读训练
1、诵读,划分节拍
2、听录音,读出韵味。
3、全班齐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和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
1、诗歌前四句描写的是“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就是“心远",“远”的对象是什么?
远,是指远离。心远,是指自己内心的厌倦,退避,不去主动参和。地,,是形容所隐居的环境。这句话指厌倦身外种种人世混乱,希望自己的心思远离各种外缘的干扰,回归清静安逸的精神家园的隐士生活。(精品文档请下载)
2、怎样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