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东省茶叶产业进展规划(2022—2022 年)
为全面提升我省茶叶产业进展水平,推动农业产业构造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夫增收,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进呈现状
(一)进展概况。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独特的养春优质绿茶每斤售价 2022—3000 元,以夏季原料加工的红茶每斤售价300—1200 元。由于茶叶的比较效益较高,日照、青岛、泰安等地纷纷出台支持茶叶产业进展的优待政策,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地方特色产业来进展。
科研体系较为健全。山东农业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均设有茶学系,年培育茶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争辩生近百人;全省有5 家省、市茶叶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到达 50 多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人员 40 多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日照综合试验站在茶树越冬、设施栽培、无公害茶园治理等方面进展了大量争辩,被评定为山东省茶业工程技术争辩中心。我省联合陕西、河南两省的相关单位成立了北方茶产业技术创战略联盟,搭建起良好的科技创平台。各重点产茶市、县也根本建立了技术推广机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茶叶技术推广体系。
茶文化底蕴深厚。山东茶文化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山东是古代茶树生长北限。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录》记载,中国茶道兴于泰山灵岩寺。据现代考证,最晚在金代山东就有茶树生长的记载,元、明时期,昆嵛山地区还曾设有治理
茶叶生产的“茶场提举”。可以说,“灵岩佛家茶文化”、“崂山和昆嵛山道
家茶文化”、“泰山女儿茶文化”、“南茶北引茶文化”等独特的齐鲁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我省经济、文化的快速进展,齐鲁茶文化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济南茶博会、日照绿茶节、崂山茶文化节等地方茶事活动, 增加了茶文化内涵,提升了山东茶叶品牌影响力。
(四)制约因素。
对茶叶进展生疏缺乏。多年来,全省未对茶叶进展进展整体规划,没有明确的进展目标和思路,缺乏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科学争辩和技术推广环节薄弱, 茶叶产业根本上处于自发、无序进展状态。
茶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低。大局部茶园水电路渠、越冬防护、排水浇灌、生产装备等根底设施较差,防灾抗灾力气较弱。全省标准化示范园仅有12 家,茶园面积缺乏 2022 亩;无性系良种比例不到 10%,远低于全。茶叶加工厂虽然数量较多,但普遍规模较小,设备老旧、带动力偏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 7 家,缺乏全部茶叶加工企业的 1%,规模化程度较低。
种苗基地建设滞后。全省尚未建立茶树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影响茶树无性系良种推广进度。茶农多数承受原始落后的茶树种子直播建园,致使茶树生长差异大,园相整齐度低,茶叶质量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加工高档茶的优质原料需求。
科研及推广力气较弱。我省茶叶科研机构长期缺少专项科研经费,缺少较高层次的科研人才,试验室装备及综合争辩手段相对滞后,争辩水平相对较低; 基层技术推广网络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效劳手段也相对落后,治理技术推广不到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二、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进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为动力,紧紧围绕增加茶农收入和提升产业进展水平,强化政策支持,扩大产业规模,加强根底建设,推广关键技术,优化产业构造,推动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