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72].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72].doc

上传人:qnrdwb 2022/7/21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7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王瑶
教材分析:
《恐龙无处不有》是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本文作者是想通过“恐龙无处不有”的现象来说明地壳运动的科学事实,并通过学习本课来让学生领悟“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严密相联的《恐龙无处不有》教学设计
王瑶
教材分析:
《恐龙无处不有》是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本文作者是想通过“恐龙无处不有”的现象来说明地壳运动的科学事实,并通过学习本课来让学生领悟“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严密相联的"这个根本科学原理。(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情分析:
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初步涉猎了事物说明文的一些知识,如抓住事物的特征进展说明、分析说明方法作用、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等,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才能,,事理说明文的事理比较抽象,要理清说明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本文层层推进,逻辑链条严密,学生在前一课已有所认识,本课可继续深化引导,带着学生从事物的外表现象来看本质.(精品文档请下载)
教学目的:
1。通读全文,标记好文章主要信息.
2。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清说明顺序.
,发现问题、考虑问题、质疑问难。
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2。培养学生探究自然微妙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外表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弄懂两个学科间的联络。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各种恐龙的图片,让学生从认识恐龙的种类开场,和各种恐龙自身的特点,生活的区域,来引出本文《恐龙无处不有》.(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介绍
阿西莫夫,,15岁时就写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二次大战后,阿西莫夫在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49年获博士学位。1955年阿西莫夫升任波士顿大学副教授。1958年阿西莫夫辞去了波士顿大学的教职,成了职业作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生字词的掌握:
遗骸( ) 褶皱( ) 劫难( )追溯( )两栖( ) 鸟臀目( )骨骼(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分析以下文题:
发现文题:
1。请谈谈对课文题目的理解?
2。南极也有恐龙吗?
3。假设有人告诉你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你的第一想法是怎样的?真实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什么?
作者又是怎么认为的?
寻找问题:
1。当作者用联络的目光观看问题,把南极附近发现恐龙化石和南极大陆联络起来后,有没有得出恐龙无处不有这个问题答案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3。课文中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