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24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1、“一国两制”内涵(4组)
2、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为何1984年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正式成为指导方针?(10组)
3、港澳能回归的条件(3组)
4、怎样认识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5、8组)
437班(1)对待港澳与对待台湾政策为何不同?
(2)以主权换治权什么意思?
446班
(1)1984年签订《联合声明》为何在1997年收回主权?
(2)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体现在哪里?
新界
香港岛
九龙
香港问题的由来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60《北京条约》
1842《南京条约》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
抢走澳门…
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占领我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收回台湾。
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在美国的庇护下维持所谓“中华民国”,造成两岸的分离与隔绝,形成“台湾问题”。
台湾…
“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
(1)萌芽: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初步酝酿:1981年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
(3)正式提出: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
(4)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5)定为国策: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确立为指导方针
一国
两
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前提和基础
主体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长期并存
代表统一后国家发展的历史方向
“一国两制”理论的形成过程
(1)雏形: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酝酿:1981年叶剑英提出“九条方针”
(3)形成: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
(4)宪法保证: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5)定为国策: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
确立为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在此阶段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态度。
祖国大陆在50-70年代的宣传画
“一国两制”对港澳地区与对台地区的细微差别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本质上不同
港澳问题属于国与国之间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国家在港澳驻军,外国军队撤走,表明中国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具有象征意义。
而台湾和祖国大陆同属中国的一部分,所以台湾可以保留军队,但不应对大陆形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