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1章
重点:
建筑分类
(1)按使用性质分
民用建筑(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
工业建筑(生产性建筑)
农业建筑(农副业生产建筑)
民用建筑分类:使用功能,修建数量,大小,层数,耐火等级,耐久等级
●建筑物根据其使用性质,通常可以分为生产性建筑和非生产性建筑两大类。
生产性建筑:根据其生产内容的区别划分为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等不同的类别
非生产性建筑:统称为民用建筑
二、按建筑的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分类
(一)大量性建筑: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
(二)大型性建筑:指规模宏大的建筑
三、按建筑的层数分类
住宅按层数分:
(一)低层建筑:1~3层的建筑
(二)多层建筑:4~6层的建筑
(三)中高层建:7~9层的建筑
(四)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的建筑
公共建筑按高度分:
1、单层或多层:一般指高度在24m以下的建筑
2、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
国际惯例:9—40层为高层 40层以上为超高层
我国:高度超过100m——超高层
(高层建筑根据其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分为一类高
层建筑、二类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四、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
以主体结构确定的建筑耐久年限分为四级:
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建筑: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大量住宅属于次要建筑)
一、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1、可行性研究
2、基建计划任务书的编制
3、上报和审批
4、拨地批文
5、建筑设计(政策性和综合性)
设计分工: 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结构设计---结构施工图设备设计---设备施工图
设计程序: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初步设计阶段 3)技术设计阶段 4)施工图设计阶段
6、施工和设备安装
1、施工前准备:三通一平
2、工程施工阶段:主体施工建筑装修设备安装
3、验收
7、竣工验收及使用期的维护
二、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图
结构设计---结构施工图
设备设计---设备施工图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2)初步设计阶段
3)技术设计阶段
4)施工图设计阶段
建筑设计任务: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计,并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与详细尺寸,明确房屋各组成部分的材料做法,最后编制完整的建筑设计文件(包括图样与说明)。包括总体设计和单体设计由建筑设计师完成
结构设计任务:配合建筑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进行结构构件的计算和设计,然后编制完整的设计文件。由结构师完成
设备设计任务:建筑物中采暖、通风、给排水和电器照明方面的设计,最后分别编制采暖、通风、给排水和电气照明方面的设计文件由专业工程师完成
 
(1)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熟悉设计任务书
收集设计基础资料
调查研究
涉及内容:
基地情况---地形、地貌、地物、周围建筑及树木现状
水文地质---地基土壤类别、承载力、地质构造、冲沟、河道、古墓及地下水
气象条件---日照、温度、降雨量、主导风向、风霜雨雪、冻土
市政设施---给排水、煤气、热力管网的供排能力、电力负荷能力
道路交通---是否有路、通行车型、运输能力
施工能力及材料供应---装备程度、技术水平、材料供应
(2)初步(方案)设计
主要任务---提出设计方案
深度:满足确定设计方案的比较及选择需要,确定概算总投资,可以作为主要设备和材料的订货依据,据以确定工程造价、编制施工图设计及进行施工的准备。
图纸和文件:
设计总说明
总平面图:1:500、1:1000
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1:100、1:200
工程概算书:
透视图或鸟瞰图或模型
(3)技术设计
增加项-----在初步设计完成以后,专业人员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经过讨论,合理解决建筑、结构、设备等专业之间技术方面存在的矛盾,取得各专业协调统一,并为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打基础。
内容:
节能、环保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的说明
采暖、通风、给排水、电气照明、煤气供应等系统的说明
总概算及主要材料用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等
要求:满足设计审查、主要材料及设备订购、施工图设计的编制等方面要求。
(4)施工图设计
任务:对初步设计的文件进行细化处理,达到可以按图施工的深度,并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