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病因六淫湿邪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主要是咽部粘膜炎症。多发于成年人,其主要病因有屡发急性咽炎、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它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物刺激、过敏体质或身体抵抗力减面,阴经行阴面”为一般规律。
形神合一的统一观
中医学中的形神关系,实际上就是物质与功能、形体与机能、躯体与精神的关系。形体是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的。譬如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形),又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神)。有气这物质才具有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这一功能。所以气、血、津、液、精这些构成形体的物质均是有不同的功能。
人与天地相应观
《灵枢·风露》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生活在自然界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因此作出相应的反应。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社会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亦同样会产生不利的一面,而引发疾病,不能不引起重视
中医病因分类
(一)外感致病因素:
六淫、疫疠。
(二)内伤致病因素:
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过度。
(三)病理致病因素:
痰饮、瘀血、结石。
(四)其它病因: 外伤,虫兽,金刃,跌打,药邪,医过,胎传等。
一、七情内伤
基本概念:
指人的喜、恕、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异常变化。
二、六淫所伤
六气: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形态
不正常的六气叫六淫
湿气是六气之一,湿邪是六淫之一:湿邪所致之病为湿病
湿气为正常,湿邪是病因
掌握
湿邪
湿邪的来源
1、外湿:自然界的湿气
2,脏腑功能失调引起
3,各种湿性食物所致
一、湿邪的来源
1、外湿:自然界的湿气(外感湿邪)
地域所致:江南地卑气湿,沿江濒海,雾露风潮,较别处为甚。
掌握
季节所致:
四时皆有湿病,总当因时制宜,不必拘泥与常例。即如春日阳和,夏日炎热,秋日燥烈,冬日温暖,何湿之有?
惟其
春雨潇潇,
夏雨淋淋,
秋雨霏霏,
冬雨纷纷,
人感之者,
皆为湿病。
脾喜燥恶湿,主运化水谷,饮食失调可损伤脾胃——不能正常运化水谷,而至津液停滞而为湿邪。
(1)饮酒过度
少量饮酒
大量长期饮酒:比如嗜服啤酒所致的种种“啤酒病”。
(2)过食油腻
过量的油腻之品,容易壅滞于脾胃,阻碍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以致湿邪内生。
胖人多湿是也。
2、饮食失调
夏天喜食生冷食品、瓜果和饮料,用以防暑降温。但是,生冷食品容易损伤脾阳,以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
如今:冰箱进入千家万户,这个问题更是严重
注意:凉茶可以清热祛暑——相对湿热体质的人有益。但如果素体虚寒,脾胃虚弱,长期过度饮茶特别是凉茶,则常损伤脾阳,内生寒湿。
(3)冰箱与凉茶的不合理应用
3、脏腑功能失调
脾:主运化水湿
(1)外感寒邪、湿邪、湿热之邪:脾失健运,水湿内生。
(2)饮食内伤:困阻脾阳,使水湿停滞为湿。
(3)脾阳虚:津液内停而为湿。
肺:主通调水道
肾:主宰津液
①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类水,水属于阴,故湿为阴邪
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
气机升降之道:胸胁
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闷;
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故现纳谷不香、不思饮食、脘痞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之候。
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小便短少等症。“湿胜则阳微”
掌握
二、湿邪的特点
注意:
由于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故湿邪为害,易伤阳气。
脾主运化水湿,且为阴土,喜燥而恶湿,对湿邪又有特殊的易感性,所以脾具有运湿而恶湿的特性。
②湿性重浊:湿为重浊有质之邪。
“重”:沉重、重着。故湿邪致病,其临床症状有沉重的特性,如头重身困、四肢酸楚沉重等。
若湿邪外袭肌表:湿浊困遏,清阳不能伸展,则头昏沉重,状如裹束;
如湿滞经络关节:阳气布达受阻,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
所谓“浊”,即秽浊垢腻之意。故湿邪为患,易于出现排泄物和分泌物秽浊不清的现象。
湿浊在上:面垢、眵多;
湿滞大肠:大便溏泻、下痢脓血粘液;
湿气下注:小便浑浊、妇女黄白带下过多;
湿邪浸淫肌肤:疮疡、湿疹、脓水秽浊等。
③湿性粘滞
“粘”,即粘腻;“滞”,即停滞。
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性。
一是症状的粘滞性:如大便粘腻不爽,小便涩滞不畅,以及分泌物粘浊和舌苔粘腻等
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