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圆管涵工程施工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5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圆管涵工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sunhongz2 2022/7/22 文件大小: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圆管涵工程施工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圆管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第三标段,设计起点 K14+500位于现况XXXX东南侧山脚处,设 计终点K15+719,173位于现况108 一期工程终点处,线路沿现况山体北侧山脚 处自西南向东北布线,与规划在承插口位置需预留出承插口大头位置, 浇筑完 成后及时进行养护。
(5)、安管
1)下管
采用起重机配合人工下管。下管前,须对对管材进行外观检测,破损管材严 禁用于工程。安管前,在碎面上弹线,以控制管的位置。将管子沿准备铺设的管 线一侧排放好,排放过程中,防止管材之间碰撞受损。
吊管时由专人指挥,在钢丝绳和管体之间垫橡胶皮以避免损伤管体, 缓慢下 管,防止扰动管道基础
word版整理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2)稳管
从下游开始安管,承口为管子的进水方向。先把第一节管按照井位稳好,把 第一节的承口工作面清理干净,均匀刷涂一层润滑液。并在管体套好两根钢丝纯, 留以后撞口时用。由管线出水口处开始安管。
3)上胶圈
把第二节管子插口工作面清理干净, 把胶圈套在插口顶端,即插口工作面始 端,套好后胶圈要均匀、平直、无扭曲。这样在撞口时可以使胶圈均匀滚动。
4)对口
用三角架、吊链把管子吊起来呈水平状态,稍离槽底即可,利用边线调整管 身位置,使管子中线符合设计要求。把插口对准承口八字,这样可以进行下步工 序。
5)撞口
本次施工中使用的吊链拉入法。在已安装稳固的管子上拴住钢丝纯, 在待拉 管子承口处架上后背横梁(后背横梁由槽钢、方木、橡胶垫组成)。把后背横梁两 端套好钢丝绳和吊链连好绷紧对正, 这时两侧同步拉动两个吊链,使胶圈在插口 与承口工作面之间均匀滚动。注意撞口过程中随时观察吊在三角架上管子的状 态,让管子受力均匀,保持水平,随时调整吊链,必要时调整三角架。在撞口过 程中,如果出现胶圈滚动不均匀,应及时调整,不得使用塞子调整,应用木棒等 调整,因为胶圈易折,所以捣击时一定要注意力度,并认真检查胶圈与承口接触 是否均匀紧密。
word版整理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6)检验管体(水平、高程)位置
每一节管安装完成后,校核管体轴线位置与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管 体轴向锁定和两侧支固。
7)锁管
撞口结束后,为防止前几节管子管口回弹或移动,用2组4块与包封同标号 的混凝土垫块以90度支撑角置于管道两侧,其纵向位置每组距管端 1/5处。
(6)、浇筑包封混凝土
包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首先浇筑下部180°混凝土包封,模板采用钢模拼 装,外侧用双钢管做横、立带加固,并用短方木顶于边坡上。模板内侧用埋于基 础的钢筋头卡住。浇筑前对连接面进行凿毛,并冲洗干净,浇筑时需加强平基与 管接触的三角部分的振捣。要特别注意振捣密实,浇筑混凝土时,两侧同时进行, 防止出现漂管、移管现象。下部混凝土包封浇筑完成后进行上部 180°混凝土包 封的浇筑。
包封混凝土按照图纸要求设置沉降缝。
(7)、回填土施工
1)涵洞完成后基槽采用与路基相同土质进行回填。回填要严格按技术规范 要求用进行,采用分层对称回填,管涵两侧高差不超过 30cm o夯实采用蛙式夯 或液压夯分层进行,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 15cm ,压实度达到96%以上。
word版整理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2)背部死角范围的夯实采用液压夯机以及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回填表面 平整、密实,均匀一致,排水良好,不得有翻浆、软弹、松散等现象。
3)回填两侧要同步进行,在距离涵顶 ,覆 〜。
(8)洞口施工方法
,工作包括洞口铺砌、一字墙、八 字墙等工程。
涵洞出入口的沟床整理顺直,与上、下排水系统(路基边沟)连接圆顺、稳 固,保证流水顺畅,避免损害路堤。施工中注意事项:
1)砂浆严格按配合比拌和,标号不小于设计值,拌和时间不少于 2min ,拌
和均匀。
2)砌筑时砌块错缝,坐浆挤缝,嵌紧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
3)外圈定位和转角处,选择形状方正、较大的片石,并长短相向与里层片 石咬接。
4)较大的片石用于下层,砌筑时选择形状和尺寸较为合适的片石,敲除尖 锐突出部分。间缝较宽时,在浆缝中塞以小石块,不得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块 在下面支垫。
5)砌缝不大于2cm ,且无干缝、死缝。
6)浆砌片石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
浆砌片石检查项目及允许偏差
word版整理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项目
允许偏差(mm )
项目
允许偏差(mm )
平囿位置
50
顶面局程
±20
表囿平整度
30
断面尺寸
不小于设计值
竖直度或坡度
%H
底囿局程
±50
五、质量检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