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6
文档名称: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EPC项目.docx

格式:docx   大小:2,320KB   页数:1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EPC项目.docx

上传人:zhangshus 2022/7/23 文件大小:2.2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EPC项目.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EPC项目)

(一)基坑工程概况
支护采用单排钻孔灌注桩挡土+一道钢筋砼内支撑挡土+外侧单排三轴搅拌 桩止水支护方案。坑底被动区部位采用格构式水泥搅拌桩加固。
(二)建筑工程概况
(1)本工程据,轴线控制网的测量,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
的工作程序进行。
场地平面控制网和建筑物主轴线,应根据复核后的测量控制点准确定位测量, 并放设轴线引测定点,平面控制网点间距满足现场施工放线要求,不宜大于所用 钢尺长度。
施工场地的平面坐标、高程及建筑物的主轴线等控制点标志,选择在不会受 到损坏的地方进行牢固埋设,并做好埋设地点的标志记载。
(1) 建立测量控制标桩
施工场地的首级平面控制桩和首级高程控制桩选择在不会受到损坏的地块 进行牢固埋设,并做好埋设地点的点志记载。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内埋 置中16钢筋,埋设大样见下图:
在施工场地的各类测量标桩,使用过程中,要用一定做法保护起来,简便方 法是砌砖保护和设副桩保护。
测量控制点埋设示意图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平面控制网拟分三级进行控制:
级别
控制点的设置
控制网作用
一级控 制网
业主及规划部门在用地范围 内提供的各红线界桩点、测量控制 点。
起控制全局的作用,是其他各 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依据。
二级控 制网
在整个建筑场地内建立统一 的控制网,作为建筑物的定位、放 线的依据,设于基坑外。
平面及高程控制网向上引测 的基点,为下一级平面控制网提供 测量依据,并为易受破坏的下一级 控制网提供恢复和校核的基准
三级控 三级平面控制网在二级平面
为±
制网 控制网的基础上引测建立而成。
引测提供基点。

使用二级平面控制点,在基坑附近为起始点设置2至3个临时转站。对临时 转站进行复验,如无误则进行下一步操作;
使用复验过的临时转站放样出施工控制轴线并投测至基础垫层面上。即在如 示意图中A处设置全站仪,后视二级点,向基坑内引入C点,之后使用同样方法
放样其他各施工控制点。
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点示意图
移动仪器到垫层面上的C点处设站,使用坐标法对各控制点相互关系进行精 度复核。之后使用垫层面上的施工控制点,后视同一轴线上的各点,在垫层面上 弹出施工墨线。
(一)±
本工程± 以上结构施工轴线引测,主要使用吊线锤法和用铅垂仪引测 复核向上引测施工轴线。每层采用吊线坠法和每三层用铅垂仪交替控制结构的垂 直度。
轴线控制点先用吊线锤法从控制点逐层向上悬吊引测轴线和控制结构的竖 向偏差,然后每三层从阶段控制层的控点用铅垂仪引测复核,即每层采用吊线坠 法和每三层用铅垂仪交替控制结构的垂直度,以减少累积误差。吊线锤法和铅垂 仪交替控制垂直度,示意图如下:
垂直度控制点的布置
本工程结构采用翻模施工,轴线观测预留孔留置于各层楼板上,各留孔位置 需满足仪器通视观测,留孔尺寸为200X200mm,留孔要上盖活动盖板,

(一)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由于场内的高程控制点容易受各种施工因素影响而降低精度,故除在场内设 置高程控制网外,应将高程控制基点引测到场外周边稳固的建筑物上,用作与场 内的测量控制网联测复核。
场地标高控制网应根据复核后的水准点或已知标高点引测,引测标高宜采用 附合测法或闭合测法,其闭合差不应超过±6¥工mm (n为测站数)或±20'Lmm (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我公司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测法 进行施测。
施测时可以分两次组网观测,外控点组网观测一次,便于基础和附属建筑物 的施工。当施工至±,再将内控点联网观测平差。
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首级高程控制网技术参数表
等级
仪器类型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 差
视距累计 差
视线高度
二等
DSZ05
W50m



首级高程控制网精度指标表
测量等级
二等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
mm
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mm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检测高差较差限差
等级
测段、区
段、路线往返测 高差不符值
环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
差之差
二等
4、K
4、F
6%R
二级高程控制网
二级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标准,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内,作为施工所 需的标高来源使用。因此,要定期检测高程点的高程修正值,及时进行修正。
(二)地下室高程引测
为便于高程控制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