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大全.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大全.docx

上传人:游园会 2022/7/2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大全.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清明节的手抄报资料大全




【清明节简介】
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是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由于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慢慢将两者的****俗融合,在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与寒食节便慢慢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日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在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盼望日后他安稳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十多年后,重耳最终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帮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示,才连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与母亲到深山隐居。在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肯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觉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特别难过与后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制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其次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祀介之推,他们发觉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渐渐演化成今日的清明节****俗。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俗才形成清明节的。原来,寒食节与清明节就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非常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讥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非常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而在仍有些严寒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严寒,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春游、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反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快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处处是一派清爽明媚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特别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