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体碘营养评价技术浅析
[摘要] 碘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对的几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旨在指导科研人员和临床检验实验室人员根据应用目的采取相应剂消化尿样中的碘元素,然后催化砷铈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使用分光光度检测法检测(A法)或采用亚铁菲绕啉离子作为指示剂、利用回归方程式计算含量(B法)。在A法的基础上,采用过硫酸铵替代氯酸作为催化剂来进行尿样的消化[14],经过砷铈催化的氧化还原反应,最后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国际三联组织于2001年联合推荐“过硫酸铵消化碘催化砷铈反应分光光度法”作为人体尿液碘测定法的推荐方法。与A法相比较,该方法在消化尿样时具有无有害气体溢出、无爆炸危害性、生物安全性更高等优势。
卫生行业标准法
中国在1999年首次发行了人体尿液碘测定的行业标准(WS/T 107-1999)[15]。该行业标准是在回顾了我国多年来建立的人体各种尿液碘的测定方法基础上,借鉴1993年国际三联组织推荐的A法,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定的,能够适用大多数实验室操作的检测方法。该标准是由天津医科大学牵头,陕西、湖北、安徽、福建等地方单位共同参与起草的。该行业标准改进了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和反应温度,同时严格界定了反应时间。此外,在该方法中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均<5%,最低检测浓度为5 μg/L。在卫生行业标准和国际三联组织推荐方法的基础上,原卫生部全国地方病寄生虫病标准委员会等相关单位于2006年联合修订了人体尿液碘测定的卫生行业标准(WS/T 107-2006)[16]。该方法使用“过硫酸铵”替代“氯酸”來进行尿液消化,人体尿液碘的最低检出限提升至3 μg/L。 冷消化法
基于国际三联组织推荐方法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刘列钧等人[17]开发了改良B法,主要是采用解析剂、ADA消解液以及中和剂来进行尿液消化过程,在进行砷铈催化反应,直到反应溶液从蓝色变为蓝紫色时终止计时,利用经验回归方程的方法推算人体尿液中碘的含量。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长时间的消化过程和专用的比色设备,标曲范围0~400 μg/L之间,最低检测线调至为5 μg/L。
半定量快速检测法
不论是卫生行业标准法、国际三联组织推荐标准法,还是ADA冷消化法,检测耗时较长,都不利于临床应用。基于此现状和临床检测需求,Rendl等人[18]发明了一种快速检测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尿碘(非推荐方法的人体摄入的全碘)含量(半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负一价的碘离子催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的氧化反应,该反应在一定时间内出现颜色变化,再与标准色卡进行比对,测定尿碘浓度测定的半定量。该反应必需在尿样(晨尿中段尿为佳)采集后4 h内进行测定,该反应3~5 min就可以得到检测结果,操作相对简单、反应快速,结果准确。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ICP-MS主要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质谱(MS)两大部分组成,前者是通过高温离子源把样品从分子变成离子,并通过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