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轻声问题检讨和教材中轻声标注的原则.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轻声问题检讨和教材中轻声标注的原则.doc

上传人:2286107238 2022/7/23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轻声问题检讨和教材中轻声标注的原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轻声问题检讨和教材中轻声标注的原则
发布时间:2013-1-16 发布者:仁友 来源:
提要:本文以人教版、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版等主要小学语文教么大?它们标注轻声的依据是什么?在教材中,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轻声标注原则?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本文先简述一些教材标注轻声的文献依据——语音论著对轻声规律的论述,并进一步简述论著提出轻声规律的依据——传统上对轻声的性质和特点的认识,然后对轻声的性质和特点进展深入检讨,最后,在此根底上,提出教材中轻声标注的假设干原则。
一 文献论轻声规律
如前所述,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注音中,轻声数量比拟多。其标注轻声的依据,主要是元任、林焘等许多语音学专家的论述,国各重要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关于轻声规律的论述。
所谓轻声规律,就是指什么时候要读轻声。其实这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有规律、有规则的轻声成分,一是没有规律的轻声成分。没有规律的轻声成分,按照元任〔1929、1968〕的说法,“纯粹是词典里要收集的材料,只有一个一个的记录在词典里〞,学****时只有求助于这种标注了轻声的词典了;而有规律的轻声成分,是许多有关现代汉语语音的著作、论文讲轻声时必列举的容。
聚集各家观点,现代汉语中,读轻声的成分主要有以下方面:
1. 助词“吗、呢、了、的〞等。〔元任1929、1934、1968,罗常培、王均1957〕
2. 后缀“-子、-头、-们〞等。〔元任1929、1934、1968,罗常培、王均1957〕
3. 重叠式亲属称谓的第二音节,如“妈妈〞“姐姐〞“姑姑〞。〔志公1982,鲁允中2001,斌2002〕
4. 重叠式动词,如“看看〞“捉捉〞等的后一个重叠动词。〔元任1934、1968,王理嘉1993〕
5. 方位词“上、下、里〞。〔元任1929、1934,罗常培1957,林焘、王理嘉1992〕
6. 趋向动词作补语,如“写上〞“回来〞“唱起来〞“走出去〞等中的“上〞“来〞“起来〞“出去〞。〔元任1929、1934,罗常培、王均1957,林焘、王理嘉1992〕
7. “试一试〞“看一看〞之类中的“一〞。〔罗常培、王均1957〕
8. “要不要〞“算数不算数〞之类中的“不〞。〔元任1929、1934,罗常培、王均1957〕
9. “写不好〞“禁不住〞之类中的“不〞。〔董少文1959,史定国1992〕
,如“挂在〞“说到〞等中的“在〞“到〞。〔金有景2007〕
、动词后的量词,如“一个〞“三只〞中的“个〞“只〞〔罗常培、王均2002〕,“抽支烟〞“喝杯茶〞中的“支〞“杯〞〔金有景2007〕。
12.“来〞“把〞附加在十、百、千、万等数词或数量词后,表示约数,读轻声。如“十来斤〞“个把月〞中的“来〞“把〞。〔鲁允中2001〕
,如“叫他来〞中的“他〞。〔元任1929、1934、1968,罗常培、王均1957〕
,如“三百五十二〞中的“百〞“十〞〔罗常培、王均2002〕。
,如“匆匆忙忙〞“高快乐兴〞等中的第二个音节。
,如“花生糖〞“瞎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