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从诱导式暗访看新闻报道的隐性失实.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诱导式暗访看新闻报道的隐性失实.doc

上传人:三角文案 2022/7/2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诱导式暗访看新闻报道的隐性失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诱导式暗访看新闻报道的隐性失实
罗小光 诱导式暗访引发新闻投诉

6月29日,重庆市民张先生受当事人刘素梅(化名)委托,到重庆某报愤怒投诉,认为该报记者诱骗他人违规违法,人为制造新闻,欺骗读者。张先生强烈要求记者再干这种违法违规的事了。
“但是,事实证明,重庆某报记者不是为了办婚事而买假烟,‘买假烟用于结婚请客’是他们精心设计,诱骗他人上当受骗的圈套,目的是为了制造新闻。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不会发生我卖假烟的事,这是他们事先精心策划,设计圈套,故意诱骗他人违规违法,有意弄虚作假,人为制造新闻。这种人为制造新闻,不仅给我造成极大的伤害和损失,而且欺骗了广大读者。”(摘自刘素梅《关于重庆某报诱骗他人违规违法人为制造新闻的报告》)刘向市委宣传部递交了投诉报告,她强烈要求上级领导“严处这种设圈套,诱骗他人违规违法,人为制造新闻,欺骗读者,伤害他人的恶劣行为。”

报道与投诉背后的事实与真相

接到张先生的投诉后,报社非常重视,立即委派该报督察到朝天门现场了解有关情况。
6月30日下午,督察到朝天门市场调查时,60岁的刘素梅再次哭泣。她说,我卖假烟肯定不对,今后任何人来诱骗我,我都不会上当受骗了。但是,我平时从来不卖假烟,当时也没有以次充好欺骗他们,我反复向他们说明假烟不保证质量,他们回答,要的就是假烟。结果却让执法者来执法。太可怕了,两个记者都那么年轻,却知道设圈套来整人害人,太没有良心了,没有道德了。这样的人不配当记者!
10多位朝天门个体工商户告诉督察,平时刘素梅不卖假烟,要不是记者非要买假烟,设圈套整一个60岁的老人,刘素梅不会这样。
7月8日督察再次到朝天门小商品批发市场调查,市场管委会负责人说,朝天门烟酒市场有摊主近200名,其中,仅有几户摊主被渝中区委、区工商局和区消协评为“诚信个体工商户”,刘素梅便是其中之一。6年了,刘素梅卖烟没有一例投诉。在记者诱导之前,她从未卖过假烟。我们对报社记者用这种方式采访,是很有意见的。事实上,这篇新闻报道引起了许多明白真相的人的反感和谴责,它不是客观真实的,伤害了人们的良心。
据了解,此新闻线索是记者的朋友周某向记者提供的。周某告诉督察,她所遇见的卖便宜烟者,都是年轻人,没有老人。
督察随后向渝中区烟草专卖局了解刘素梅香烟销售情况。执法者查阅其历史档案后回答,在这之前,刘素梅没有卖过假烟,但出售过问题香烟,如走私烟(既非烟草专卖局供烟)等。

诱导式暗访造成的新闻报道隐性失实,挑战传媒公信力

从以上陈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刘素梅向记者出售假烟是事实,但它只是一种表象的事实。尽管这种表象的事实肯定是错误的,它违反了国家有关规定,理应受到国家法律的处罚。但是,正是这种表象的事实,掩盖了刘素梅本来并不卖假烟的真实。
而诱导式暗访,是造成事实掩盖真实的直接原因。其结果是,新闻报道隐性失实后,不仅伤害了当事人,也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传媒公信力的基石。新闻真实首先是指对具体事实的真实,而在记者采访中,其他非事实性信息,如事先的预约、事中的组织、事后导演等等,都不属于新闻真实的范畴。如果媒体放弃了真实,不管这种放弃是公开的还是隐性的,新闻的生命便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