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docx

上传人:zhangshus 2022/7/24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第一章 远古至西周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远古社会的教育
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育的平等性
.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的现实性
.教育的非独立性
二、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
.生产劳动教育(工具制造、取火、制陶教育思想
一、《大学》的教育思想
“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二、《学记》的教育思想
教育、教学的原则:
.“豫、时、孙、摩”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启发诱导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
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文化教育政策的确立
一、汉代的文教政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
实行设太学养士和察举选士的政策
第二节 封建教育制度的初步形成
一、学校教育发展状况
.太学
汉代太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1)办学目标
为朝廷培养各级官吏,并对教育起示范和导向作用。
(2)管理
由九卿之一的太常管理
(3)教师
称为“博士”,博士之首称“祭酒”。
(4)学生
一是由太常选送的,二是由郡国县官选送。
(5)教学内容:儒家经典
(6)教学方法
以自学为主,鼓励学生自学和相互辩论。
(7)考试制度
主试者选择题目令考生回答的称为对策;由考生抽取题目然后回答的称为射策; 策试合格按甲乙科授予不同的官职。
.鸿都门学
(1)性质
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
(2)内容
辞赋、小说、尺犊、绘画、书法
(意在对抗太学的经学,学生毕业后分以高官厚禄)
二、太学的教学活动
汉代太学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大班上课
.弟子相传
.集会辩难
第三节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
一、察举制
.主要科目
察举的科目较多,分岁举(常科)与特举两类。
(1)主要常科
有孝廉科和秀才科
(2)主要特科(皇帝下诏人才)
.察举制的利弊
(1)成功之处
①重视人才,改变人才标准
②颁布健全、严格的察举法规
③荐举与考试结合,保证衡量人才的全面性
④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2)弊端
①选官权名义上掌握在皇帝之手,实则控制在中央或地方官吏手中;
②被选者大多是富豪子第,或“阀阅”、权势之家,或其“门生故吏”并无真才 实学。
二、九品中正制(九品官人法)
它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即各州、郡的中正官按九等来品评本土士人,并 将其品状报告给朝廷作为吏部授官的重要依据的一种选士制度。
第四节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一、论三大文教政策
.兴太学以养士
.重选举以取士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五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
著作《论衡》一书。
一、论人性与教育
人性有善恶之分
二、论培养目标
.儒生
.通人
.文人
.鸿儒
第六节 颜之推的教育思想
《颜氏家训》
一、论家庭教育
.家教要及早进行
.家教的主要内容
(1)语言教育
(2)道德教育
(3)立志教育
.家教要严慈相结合
第四章 隋唐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封建教育制度的发展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和体制
唐朝封建中央官学的体制按隶属关系划分,主要有三大体系:直系六学;旁 系二馆;旁系医学。
.直系六学
隶属于国子监管理,包括设在中央的六学,以及地方各级官办经学。设在中 央的六学为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以及书学、算学和律学。
.旁系二馆
即弘文馆和崇文馆。弘文馆隶属门下省直辖,崇文馆隶属东宫直辖。
.旁系医学
隶属太医署直辖,包括设在中央的医学和地方医学。
二、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
.建立分级管理和对口管理的行政体系
.形成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
.增添教育内容,扩大知识范围
.教育的等级性明显
.学校类型的多样化
.重视医学教育
.学校的分布面较广
.教育、研究和行政机构三者合为一体
第二节 科举制度的产生
一、科举制的实施
.考生:“生徒”(官学考试合格学生)、“乡贡”(非学校学****经州试合格考生)
.报考:每年11月1日开始
.考试:一日为限,允许点三条蜡烛答题,燃尽便要交卷。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
唐代的科举依汉代察举制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
.常考的科目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字)、明算六科。
.考试方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口试
三、科举制的影响
.有利于权力集中和政治稳定
.选拔人才具有客观标准,较为公平
.有利于全国思想的统一和学术的统一
.缓和阶级对立,体现一定的社会水平
四、科举制的流弊
.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
.科举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科举束缚思想,败坏学风
第五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