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临床检验基础重点
抗凝 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抑制或除掉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异形淋巴细胞 在病毒,原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疾病,免疫系统,强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表人<×10 9/L,儿童<×10 9/L
粒细胞缺乏 外周血白细胞<×10 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10 9/L或消失。
本周蛋白尿 是骨髓瘤细胞所合成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其轻链与重链合成不平衡,因轻链产生过多,使游离IG轻链(LC过剩,)LC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即本周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 ,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肾小管蛋白尿 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溶解等变化。
▪漏出液和渗出液鉴别(需要列表) 项目▲漏出液▲渗出液;病因▲非炎症性▲炎症性、外伤、肿瘤或理化刺激;颜色▲淡黄色▲黄色、红色、乳白色;透明度▲清晰透明或琥珀色样▲浑浊或乳糜样;比重▲<▲>;PH▲>▲<;凝固性▲不易凝固▲易凝固;Rivalta试验▲阴性▲阳性;蛋白质含量(g/L)▲<25▲>30;积液/血清蛋白▲<▲>;葡萄糖(mmol/L)▲接近血糖水平▲<;乳酸脱氢酶(U/L)▲<200▲>200;积液/血清乳酸脱氢酶▲<▲>;细胞总数(X109/L)▲<▲>;有核细胞分类▲淋巴细胞为主,可见间皮细胞▲急性炎症以中粒细胞为主,慢性炎症或恶性积液以淋巴细胞为主
;肿瘤细胞▲无▲可有;细菌▲无▲可有。
▪管型形成应具备的4个条件:1原尿中有清蛋白、T-H蛋白,这是构成管型的基质和首要条件,其中T-H蛋白最易形成管型的核心。2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3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液淤积4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区分血红蛋白尿与血尿(需要列表) 项目▲血红蛋白尿▲血尿;原因▲血管内溶血▲泌尿生殖系统出血;颜色▲暗红色、棕红色、酱油色▲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混有血凝块;显微镜检查▲无红细胞▲大量红细胞;离心上清液▲红色▲清或微红;上清液隐血试验▲阳性▲弱阳或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弱阳或阴。
▪影响血沉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①血浆因素:血浆纤维蛋白、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血沉加快。②RBC因素:红细胞数量(数量多,血沉慢);质量和形态(直径大,薄,血沉快)。③血沉管架放置:倾斜,血沉快。④血标本: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为4:1。⑤室温:温度高血沉快,温度低血沉慢。⑥血沉管规格:不干净、血柱含气泡,血沉慢。⑦其他:放置时间
▪血沉加快的临床意义: ①各种炎症:各种急性细菌性感染和慢性炎症如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血沉明显加快;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死、肺梗死发病2~3天后血沉加快,而心绞痛时血沉正常;
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恶性肿瘤血沉多加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均可使血沉加快;⑤贫血:Hb<909/t一时,血沉会轻度加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加快;⑥高胆固醇血症: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血沉均见加快。
▪简述均一性和非均一性尿红细胞的形态特点极其临床意义
均一性:血尿中红细胞外形大小正常,呈双凹圆盘状,血红蛋白含量一致,淡黄色,细胞膜完整,偶见影红细胞或棘形细胞,但形态不超过2种。非均一性:尿中红细胞>8000/ml,大部分红细胞为2种以上,类型变形,表现为红细胞大小改变,可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红细胞,面包形红细胞,新月形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含量不一。意义:尿红细胞形态观察及计数,主要是区分肾小球和非肾小球性血尿。1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而尿蛋白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暂时性血尿见于健康人急行里,冷水浴,女性月经;泌尿系统疾病:炎症、肿瘤、结石;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炎;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2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常伴有尿蛋白增多和颗粒管型、红细胞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等。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
▪简述均一性和非均一性血尿的鉴别要点: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基本一致约8μm,细胞膜完整,外形为双凹圆盘状,血红蛋白含量相当,淡黄色。棘形红细胞百分率<5%,尿液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大于静脉血MCV,多为非肾小球性血尿,主要病变在肾小球以下部位或泌尿通路上。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为变形红细胞性血尿,红细胞大小不一,体积可相差3~4倍,可见2种以上形态的多形性变化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