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防雷工程技术交底
防雷工程技术交底纪要
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卡
表格编号
CSCEC-PM-0803
项目名称及编码
第 页
共 页
~3m,~。
接地千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应为250~300mm,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应为10~15mm。
接地干线应按水平或垂直敷设,亦可与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敷设,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等情况。
明敷接地线表面应涂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问的条纹。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上应作出标志。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
室内接地干线敷设:室内接地干线多为明敷设,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具体做法如下:
预留孔:按设计要求尺寸位置,预留出接地线孔,预留孔的大小应比敷设接地干线的厚度、宽度各大油6mm以上,其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施工时可按上述要求尺寸截一段扁钢预埋在墙壁内,当混凝土还未凝固时,抽动扁钢以便凝固后易于抽出。
第二种:将扁钢上包一层油毛毡或几层牛皮纸后埋设在墙壁内,预留孔距墙壁表面应为15一20mm。
第三种:保护套可用厚1mm以上的铁皮做成方形或圆形,大小应使接地线穿入时,每边有6mm以上的空隙。
支持件的固定;支持件应采用40mm×4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其具体固定方法如下:砖墙、加气混凝土墙、空心砖墙上固定:根据设计要求先在墙上确定轴线位置,然后随砌墙将预制成50mm×50mm的方木样板放人墙内,待墙砌好后将方木样板剔除,然后将支持件放入孔内,同时洒水淋湿孔洞,再用水泥砂浆将支持件埋牢,待凝固后使用。现浇混凝土墙上固定:先根据设计图要求弹线定位、钻孔,支架做燕尾埋入孔中,调平正,用水泥砂浆进行固定。
明敷接地线安装:当支持件埋设完毕,水泥砂浆凝固后,可敷设墙上的接地线。将接地扁钢沿墙吊起,在支持件一端用卡子将扁钢固定,经过隔墙壁时穿跨预留孔,接地干线连接处应焊接牢固。末端预留或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成品保护:
电气施工时,不得磕碰及弄脏墙面。
焊接时注意保护墙面。
在土建喷浆前,必须先将接地干线用纸包扎。
拆除脚手架或搬运物件时不得碰坏接地干线。
(三) 避雷引下线敷设
避雷引下线需要装设断接卡子或测试点的部位、数量按图施工设计,无要求时按以下规定设置:
引下线扁钢截面不得小于25mm×4mm;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
建、构筑物只有一组接地体时,可不做断接卡子,但要设置测试点。
建、构筑物采用多组接地体时,每组接地体均要设置断接卡子。
断接卡子或测试点设置的部位应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且应便于测试,,;。断接卡子所用螺栓直径不得小于10mm,并需加镀锌垫圈和镀锌弹簧垫圈。
避雷引下线暗敷设的有关规定:
利用主筋作暗敷设引下线时,每条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主筋,每根主筋直径不能小于φ12mm。每栋建筑物至少有两根引下线(投影面积小于50m2的建筑物例外)。防雷引下线最好为对称位置,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