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0
文档名称:

解释词义的方式和方法.ppt

格式:ppt   大小:1,540KB   页数:1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解释词义的方式和方法.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7/27 文件大小:1.5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解释词义的方式和方法.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解释词义的方式和方法
第1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一节 解释词义的方法
形训、声训、义训
一、形训(以形说义)——外在形式的利用
(一)形与义的关系
形训:凭借对字形的分析判定本字及其本义。
第2页,讲又加偏旁“欠”,“欠”表示张口出气的意思,从“欠”的字又常常和从“言”的字相通,所以“歌”又写作“謌”。
第19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③为方言造字。
“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2、区别字。为了区别一个词的不同含义而造的新字。( 分化字)
它和异体字中的累增字的根本差异在于,区别字所造的新字只表示原来的词的一个或者一部分意义,不完全等于旧词,而累增字和原词意义相同。
第20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奉”,侍奉、双手捧……后来人们看不出“双手捧”和“奉”之间的联系,就造出了“捧”字表示这个义项。
衰,本义是草雨衣,又是盛衰的衰,古代的毛边的孝服也叫衰。草雨衣写作蓑,毛边孝服写作“䙑”或者“缞”,(cuī),盛衰的意义仍然用衰。
第21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3、假借字。就是字形和字义毫不相干的字,这反映了造字和用字的矛盾。
“本无其字”的假借和“本有其字”的假借。
“本无其字”的假借是一种造字原则,借助一个旧有的字形表示一个新的词,二者之间本来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叔——拾,后来假借为一种称谓
而——人下垂的胡须,假借为连词

第22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本有其字”的假借就是通假,是用字问题,是在书写传抄的过程中用一个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代替该用的本字的一种现象 。
“早起” —“蚤起”
《标点注音说文解字》 崔枢华 北师大出版社
第23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二 声训(因声求义)——内在形式的利用
因声求义,是利用声音的线索去考求词义,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声训。
(一)音与义的关系
第24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哪个语音表示哪个意义最初多数是偶然的。(约定俗成) “章”\“张”
旧次引申到距离本义比较远以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脱离原来的词而独立。——语词的分化
派生词,同一个语根的派生词,就是同根词。—音近义通
第25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元”, “首”,《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杜预注:“元,首也。”
人体的最高处—引申为表示高而上平的地方,就分化为今天高原的“原” —高原又往往是水的发源地, “源”
小水涌出叫“泉”,也是水源
元、原、源、泉
第26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还有一些词虽然不具备明显的派生线索,但是也存在着同源关系
登——凳
卓——桌
倚——椅
第27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二)因声求义的目的和功用
1、解决同音代替问题,也就是排除通假所造成的形、义分离现象,顺着声音的线索求本字,用本字的含义去解释借字,然后解释句子。这就是传统所说的“通假借”。(这里的假借指的是本有其字的通假现象。)
第28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诸葛亮《出师表》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后来有成语“不毛之地”。
“不毛”解释为“寸草不生”,把“毛”作为草木的比喻说法。
“苗”
第29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毛苗古同音,苗亦曰毛,如不毛之地是。”
不毛之地 —不长庄稼的荒芜之地。
《左传·昭公七年》:“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不生五谷曰不毛。”
第30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2、寻求语源的问题。
①什么是推求语源。
推求语源,就是脱离开文字形体而以声音为线索去寻求命名之源。
第31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一种,一系列词在意义上有相通的地方,它们相通的根源来自声音,可以根据声音的线索把它们联系起来,找到它们共同的语根。 “系源”
第32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栽:筑墙长版也。从木𢦔声。
裁:治衣也。从衣𢦔声。
载:乘也。从车𢦔声。
䴭:饼麴也。从麦才声。
“𢦔,伤也。从戈才声。”
声音来源:才
第33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栽:所谓筑墙长版,是在开始筑墙的时候树立起来的,标志着筑墙的开始。
裁:做衣服的开始。
载:乘车是行路的开始。
䴭:饼麴是酒母,用在酿酒的开始。
开始
第34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二种,根据声音的线索,寻找某一个事物的命名之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推源”。
桌——卓;凳——登;椅——倚
第35页,讲稿共120张,创作于星期三
②推源的依据。
第一,依靠语音(古音 )
依靠形声字的偏旁

声音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