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生活垃圾的转运站技术要求规范CJJ47.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活垃圾的转运站技术要求规范CJJ47.docx

上传人:565369829 2022/7/2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活垃圾的转运站技术要求规范CJJ47.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用标准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CJJ 47-2006
2006-12-14 02:31 环卫科技网作者:不详发表/查看评论>>
更度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第420号
CJJ 47-2006 ,自 2006 年况扩大服务半径。
4当垃圾处理设施距垃圾收集服务区平均运距大于 30km且垃圾收集量足够时, 应设
置大型转运站,必要时宜设置二级转运站(系统)。
3总体布置
、类型,综合工艺要求及技术路线确定。总平
面布置应流程合理、布置紧凑,便于转运作业,能有效抑制污染。
, 总体布局及平面布置应为后续建设留有发展空间。
、地貌等自然条件进行工艺布置。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
进行雨污水导排。

1转运车间及卸、装料工位宜布置在场区内远离邻近的建筑物的一侧。
文档
实用标准
2转运车间内卸、装料工位应满足车辆回车要求。

1计量设施应设在转运站车辆进出口处,并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与进口厂界距离不应
小于一辆最大运输车的长度。
2按各功能区内通行的最大规格车型确定道路转弯半径与作业场地面积。
3站内宜设置车辆循环通道或采用双车道及回车场。
4站内垃圾收集车与转运车的行车路线应避免交叉。因条件限制必须交叉时,应有相
应的交通管理安全措施。
5大型转运站应按转运车辆数设计停车场地,停车场的形式与面积应与回车场地综合
平衡;其他转运站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
6转运站绿地率应为 20 %~30 %,中型以上(含中型)转运站可取大值;当地处绿化
隔离带区域时,绿地率指标可取下限。

1用地面积宜为总用地面积的 5%~8 %。
2中小型转运站可根据需要设置附属式公厕, 公厕应与转运设施有效隔离, 互不干扰。
站内单独建造公厕的用地面积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 CJJ
27中的有关规定。
4工艺、设备及技术要求
转运工艺
垃圾转运工艺应根据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要求及当地特点确定。
转运站的转运单元数不应小于 2,以保持转运作业的连续性与事故状态下或出现突发
事件时的转运能力。
文档
实用标准
转运站应采用机械填装垃圾的方式进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有相应措施将装载容器填满垃圾并压实。压实程度应根据转运站后续环节(垃圾处理、处
置)的要求和物料性状确定。
2当转运站的后续环节是垃圾填埋场或转运混合垃圾时,应采用较大压实能力的填装 /压实
机械设备,装载容器内的垃圾密实度不应小于 。
3应有联动或限位装置,保持卸料与填装压实动作协调。
4应有锁紧或限位装置,保持填装压实机与受料容器结合部密封良好。
转运站在工艺技术上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设置垃圾称重计量装置;大型转运站必须在垃圾收集车进出站口设置计量设施。 计量设
备宜选用动态汽车衡。
2在运输车辆进站处或计量设施处应设置车号自动识别系统, 并进行垃圾来源、 运输单位及
车辆型号、规格登记。
3应设置进站垃圾运输车抽样检查停车检查区。
4垃圾卸料、转运作业区应配置通风、降尘、除臭系统,并保持该系统与车辆卸料动作联动。
5垃圾卸料、转运作业区应设置车辆作业指示标牌和安全警示标志。
6垃圾卸料工位应设置倒车限位装置及报警装置。
机械设备
转运站应依据规模类型配置相应的压实设备。
多个同一工艺类型的转运单元的配套机械设备,应选用同一型号、规格。
转运站机械设备及配套车辆的工作能力应按日有效运行时间和高峰期垃圾量综合考
虑,并应与转运站及转运单元的设计规模 (t/d)相匹配,保证转运站可靠的转运能力并留有
调整余地。
文档
实用标准
转运站配套运输车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nv 一配备的运输车辆数量;
QU 一单个转运单元的转运能力, t / d ;
qv一运输车实际载运能力,t;
m—转运单元数;
nT 一运输车日转运次数;
刀一运输车备用系数,取刀=〜 。若转运站配置了同型号规格的运输车辆时,刀可取下 限值。
对于装载容器与运输车辆可分离的转运单元,装载容器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nc = m + nv - 1 ( )
式中nc 一转运容器数量;
m—转运单元数;
nv —配备的运输车辆数量。
其他设施设备
大型转运站可设置专用加油站。专用加油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
计与施工规范》GB 50156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