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畜牧兽医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4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畜牧兽医论文.docx

上传人:guoxiachuanyue007 2022/7/28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畜牧兽医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系别:畜牧系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_——
完成时间:2010年10月31日
目录
开题报告I
任务书III
正文1
摘要1
关键词1
蛋鸡围,从而抑制了产蛋机能。所以在产蛋鸡的饲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克服母鸡生理上的不足。
蛋鸡的产蛋规律
产蛋曲线
在标准条件下,将蛋鸡在一个产蛋年度内产蛋率的变化记录,绘制的曲线称为产蛋曲线。母鸡的产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从开产到产蛋率达到50%,需要3周左右;从50%到进入产蛋高峰,达到90%以上,需要3周左右;高峰期稳定时间较长,然后产蛋率开始下降,到产蛋52周时,约下降30%,达到60%左右,%〜%,按产蛋曲线变化特点,可将其分为开产期、高峰期和产蛋后期。
蛋重变化规律
开产时平均蛋重较小,随着鸡群周龄的增长,平均蛋重也在逐渐增加。在开产期内蛋重增加最快,至40周龄后则增长幅度很小。
蛋产出时间规律
2
一天中鸡群的产蛋时间集中在见光后的3〜7h。按早5点30分开始照明为例,上午8点前产蛋占全天总产蛋的8%以下,8点至12点之间占70%以上,12点至下午2点约占15%,下午2点以后约占7%。每日蛋产出时间,受季节、周龄等因素发生一定的变化
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能量需要
产蛋鸡对能量的需要包括维持需要和生产需要。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主要有鸡的体重、活动量、环境温度的高低等,体重大、活动多、环境温度过高过低,维持需要的能量就越多。生产需要指产蛋的需要,产蛋水平越高生产需要越大。据研究,产蛋对能量需要的总量有2/3是用于维持需要,其他用于产蛋。鸡每天从饲料中摄取的能量首先要满足维持的需要然后才能满足产蛋的需要。
蛋白质需要
产蛋鸡对蛋白质的需要不仅要从数量上考虑,也要从质量上注意。,每天维持需要3g左右的蛋白质,,当产蛋率100%时,维持和产蛋的饲料中蛋白质的利用率为57%,故每天共需17g左右蛋白质。在实际生产中产蛋率不可能达到100%,所以蛋白质实际需要量低于17%。
钙的需要
产蛋鸡对钙的需要量很大,每产一枚蛋就从蛋壳排出2〜。因此,钙是产蛋鸡日粮中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母鸡摄入钙量不足,会降低产蛋量和蛋壳重量;钙量过多会降低鸡只的食欲,影响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实验证明,开产前半个月母鸡骨骼中钙的沉积加强。因此,从4月龄起应给母鸡喂含钙量较高的配方饲料。%〜%是最佳水平,一般采用贝壳粉和石粉做钙源。
提高产蛋率的措施
产蛋鸡的饲养
分段饲养
根据蛋鸡的年龄和产蛋水平将蛋鸡的产蛋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同时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可使蛋鸡的产蛋率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饲养效果。一般采用二段法或三段法。
3
二段法是以50周龄为界,50周龄前,鸡体尚在发育,又是产蛋盛期,饲料
蛋白质水平控制在16%〜17%。50周龄以后,鸡体生长发育已趋完成,产蛋量逐渐下降,蛋白质水平控制在14%〜15%。
三段法根据年龄大小划分为,从20周龄到42周龄为第一阶段,43周龄到
62周龄为第二阶段,63周龄以后为第三阶段,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逐渐降低,分别为18%、%〜17%、15%〜16%。分段饲养时各段饲料也需要有1〜2周的过渡时间。采用此用方法,产蛋高峰期出现早,上升快,高峰持续时间长,产蛋量多。
限制饲养
产蛋期限制饲养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节省饲料,并可适当的控制体重,避免采食量过多,营养过剩造成母鸡肥胖,防止母鸡发生脂肪肝,提高鸡群的产蛋量。在产蛋阶段一般采用“群内对照法”,即在群内选择一定数量的鸡,让其自由采食,并准确记录每天的采食量。用1周内的平均采食量作基准,按照要求限饲的百分数,计算出下周内限制饲喂量。
产蛋母鸡的限制饲养须考虑到品种、产蛋阶段,饲料条件和季节的变化。据
试验,能量摄入量可以降低5%〜10%,%〜%,由于产蛋率提高,产蛋量并不减少。最适限饲量为8%〜12%。
调整饲养
以饲养标准为基础,保持饲料配方的相对稳定,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饲料配方不能大动,饲料原料,营养成分都不能变化太大,即使是相同品种的原料,产地不同对生产性能也有影响。可尽量微调,使鸡的适口性有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否则影响鸡的采食量,引起产蛋量下降。掌握好调整时机,根据鸡群的产蛋量,蛋的质量、健康状况、饲养条件和环境变化,做到适时调整。调整饲养,在产蛋量上升时,提高营养水平走在产蛋上升的前面;产蛋量下降时,降低饲料营养水平走在产蛋量下降的后面。检查调整后的效果,每次调整后都要仔细观察鸡群及产蛋量的变化,如果影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