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文档名称:

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正儿童多动.ppt

格式:ppt   大小:1,407KB   页数:6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正儿童多动.ppt

上传人:2623466021 2022/7/28 文件大小:1.3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正儿童多动.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儿童行为问题的咨询与矫正儿童多动
儿童多动
儿童多动
一、多动症概述
二、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三、多动症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
四、儿童多动症的教育策略
多动症的发病率
由于本症至今原因未能完全肯定,加上诊断不偏食、不挑食;每天摄入足够的天然新鲜食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这些对多动症儿童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一) 遗传因素
(二) 脑部器质性病变
(三)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四) 生化环境因素
(五) 社会文化因素
(六)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
(七) 教育因素
当今许多电视、音响节目充斥狂歌劲舞、打斗凶杀场景,对儿童正在发育的大脑构成超强刺激、极易引起脑功能失调。现代高节奏的都市生活、拥挤的居住环境、眼花缭乱的都市广告“视觉污染”、香水、香皂、空气清新剂、杀虫剂的广泛应用等都会对孩子造成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五)社会文化因素
二、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一) 遗传因素
(二) 脑部器质性病变
(三)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四) 生化环境因素
(五) 社会文化因素
(六)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
(七) 教育因素
(六)感觉统合功能失调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神经系统就不能协调工作,不能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多动症儿童产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多,孩子没有足够的运动,大脑因为没有得到相应的感觉信息刺激而发育不良,因而使儿童平衡、协调、自控能力均较差,常表现出好动的行为特征。
二、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一) 遗传因素
(二) 脑部器质性病变
(三)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四) 生化环境因素
(五) 社会文化因素
(六)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
(七) 教育因素
(七)教育因素
目前公认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教育因素是儿童多动症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下列四种不良教育方式均可诱发本病:
1、放任型
2、专制型
3、溺爱型
4、相关型
1、放任型
有的家庭关系不和睦、甚至破裂;有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低;或因工作忙、负担重等等原因,对儿童缺少关心、缺乏教养;
学校频繁换老师,教师管理能力差或放任自流。
2、专制型
家长及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过于苛刻,造成孩子心理紧张和情感压抑及行为异常。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超载”,有的老师的歧视、冷漠,这些都会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为吸引大家的关注而多动。这时家长或老师可能还认为是儿童有意对抗,又采取暴力式管教,从而加重其症状。
3、溺爱型
父母对子女过于娇纵溺爱,不注意对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娇生惯养,任性冲动、随心所欲、自制力差、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日后难以适应环境和约束个人行为。父母的过分溺爱,造成孩子学习过程中过分的依赖心理,形成不良学习习惯。
4、相关型
父母或教师自身行为不端,举止不文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诱使儿童多动行为。有的甚至家长幼年患有多动症,成年后仍冲动任性、脾气暴躁,再把这种素质遗传给子女,故本病有家庭倾向。
儿童多动
一、多动症概述
二、儿童多动症的原因
三、多动症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
四、儿童多动症的教育策略
三、多动症儿童的主要临床表现
1、活动过多
2、注意障碍
3、冲动性
4、学习成绩不佳 5、神经发育障碍 6、情绪和行为问题
1、活动过多
与发育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为其特征性表现。
目前不少专家将多动症分为持续性及情境性多动症两大类。
要了解儿童是否有多动行为,应结合以下几点来评定:与同年龄、同性别、同智龄的儿童比较他的活动是否明显增多;儿童是在什么环境下活动过多;了解儿童活动的性质;报告人的特性。
2、注意障碍
多动症儿童的主动注意较弱,被动注意则相对较强。
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仅可维持5-10分钟甚至更短,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被动注意)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发生分散而随境变迁,对多种刺激同时发生反应,从而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
3、冲动性
多动症儿童常常行动先于思维,遇事易冲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心血来潮不计后果,全凭冲动行事。他们大多性情执拗,放任自流,行为冒失,好发脾气,倔强任性,无礼貌,爱滋事。他们特别容易冲动、易激惹、情绪不稳,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常做出过分的反应。
思考:多动的儿童是否就是多动症儿童?
孩子顽皮好动与多动症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以下几点:注意力与兴趣的关系;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及系统性;自制能力;某些药物的应用;某些动作的差异;动作发展。
如何正确看待儿童的“好动”?
儿童的心理发育决定了儿童求知欲望强、好奇心重,这也就是说,好动、顽皮是儿童的特点。因此,对于儿童的好动、活泼应视为好现象、好倾向,应正确引导,不能厌烦阻止,否则将会妨碍儿童智力及心理的正常发展。每一个家长,对于顽皮儿童,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